初,秦王坚闻太宰恪卒,阴有图燕之志,惮垂威名,不敢发。及闻垂至,大喜,郊迎,执手曰:“天生贤杰,必相与共成大功,此自然之数也。要当与卿共定天下,告成岱宗,然后还卿本邦,世封幽州,使卿去国不失为子之孝,归朕不失事君之忠,不亦美乎!”垂谢曰;“羁旅之臣,免罪为幸。本邦之荣,非所敢望!”坚复爱世子令及慕容楷之才,皆厚礼之,赏赐巨万,每进见,属目观之。关中士民素闻垂父子名,皆向慕之。王猛言于坚曰:“慕容垂父子,譬如龙虎,非可驯之物,若借以风云,将不可复制,不如早除之。”坚曰:“吾方收揽英雄以清四海,奈何杀之!且其始来,吾已推诚纳之矣。匹夫犹不弃言,况万乘乎!”乃以垂为冠军将军,封宾徒侯,楷为积弩将军。
燕魏尹范阳王德素与垂善,及车骑从事中郎高泰等,皆坐免官。尚书右丞申绍言于太傅评曰:“今吴王出奔,外口籍籍,宜征王僚属之贤者显进之,粗可消谤。”评曰:“谁可者?”绍曰:“高泰其领袖也。”乃以泰为尚书郎。泰,瞻之从子;绍,胤之兄也。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二 · 晋纪二十四
【译文】
当初,秦王苻坚听说太宰苻恪去世,心中暗有图谋燕国的想法,害怕慕容垂的威名,不敢发动。后来听到慕容垂到来的消息,大喜,亲自出城迎接,握住他的手说:“天生了杰出的贤杰,一定会与你共同成就伟大的功业,这是天意所归。一定要和你一起平定天下,告成于泰山,然后归还你的本邦。世封给你幽州之后,使你离开故国不失为儿子的孝心,返回朕身边不失为臣子的忠心,不是很美好吗?”慕容垂感谢说:“我这个旅居他乡的臣子,免罪就是我的幸运。我本国的荣光,是我所不敢奢望的。”苻坚再次欣赏慕容世子慕容令以及慕容楷的才能,都给予厚礼,赏赐巨万,每次进见时,都注视他们看。关中的士民一向听说慕容垂父子的名声,都想仰慕他们。王猛对苻坚说:“慕容垂父子就像龙虎一样,是不可驯服的东西。如果他们得到风云的帮助,那就不可复制了。不如早除之。”苻坚说:“我正要收揽英雄以清荡天下,怎么能杀死他们!况且他们刚来的时候,我已经推心置腹地接纳他们了。即使是匹夫,尚且不弃旧恩,何况是万乘之尊呢!”于是任命慕容垂为冠军将军,封为宾徒侯;任命慕容楷为积弩将军。
【注释】
- 资治通鉴:一部记载历史的重要书籍,旨在帮助帝王治国理政。
- 卷一百零二:指《资治通鉴》这部史书中的第一百零二卷。
- 晋纪二十四:指《资治通鉴》中记录的晋朝第二十四代皇帝的事迹。
- 初:开始时。
- 秦王坚:即苻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六国时期前秦开国皇帝。
- 闻太宰恪卒:听到太宰苻恪去世。
- 阴有:暗中有所打算。
- 图燕之志:图谋燕国的野心。
- 惮:畏惧。
- 垂至:慕容垂到来。
- 大功:伟大的事业或功绩。
- 自然之数:命中注定的事情。
- 要当:应当。
- 定天下:平定天下。
- 岱宗:泰山,古代五岳之一,象征国家的圣地。
- 世封幽州:世世代代封给慕容垂幽州的领地。
- 去国不失为子之孝:离开故乡不失为儿子的孝心。
- 归朕不失事君之忠:回到我这里不失为臣子的忠心。
- 龙虎:比喻有巨大力量和威势的人或事物。
- 驯之物:驯服的事物。
- 故:原来的。
- 推诚纳之:坦诚地接纳、接受对方。
- 粗可:大致上可以。
- 外口籍籍:外地传闻纷纷扬扬。外口,指外面的传闻或流言蜚语。
- 宜征王僚属之贤者显进之:应该征召王僚部下的贤才,让他们显贵起来。
- 消谤:消除诽谤。
- 谁可者?:谁说谁能做这件事?
- 领袖:领导,首领。
- 尚书右丞申绍:指中国南朝宋时的官员申绍。
- 今吴王出奔:现在东晋皇帝司马睿出逃。
- 王僚属之贤者:王僚部下的贤人。王僚,指东晋名将王敦之子王彬,曾在朝廷担任过要职。
- 显进之:提拔他们的地位。
- 粗可消谤:大概可以消除诽谤。
- 评:即太傅谢安,当时的政治领导人。
- 谁可:谁说谁能做这件事?
- 高泰其领袖也:高泰可以成为领袖。
- 尚书郎:古代官职,掌管文书。
- 高泰:高瞻的弟弟。高瞻是西晋末年的将领,后在淝水之战中立下战功。
- 申绍:申述,这里指申绍向太傅谢安汇报情况。
- 王猛: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人物。
- 龙虎:比喻强大的力量或危险的事物。
- 非可驯之物:不是可以被驯服的对象。
- 风云:比喻形势变化迅速或事态发展迅猛。
- 早早除之:尽早除掉他。
- 王猛言于坚曰:出自《资治通鉴》原文中的一句话。
- 燕魏尹范阳王德素与垂善:指的是前燕的官员范阳王慕容德素和慕容垂友好相处。
- 及车骑从事中郎高泰等,皆坐免官:指因涉及政事而被罢免官职。
- 尚书右丞申绍言于太傅评曰:出自《资治通鉴》原文中的一句话。
- 评:即太傅谢安,当时的政治领导人。
- 谁可者?:谁说谁能做这件事?
- 高泰其领袖也:高泰可以成为领袖。
- 尚书郎:古代官职,掌管文书。
- 高瞻的弟弟:高瞻是西晋末年的将领,后在淝水之战中立下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