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徽州府歙县人,字伯玉,号南明。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授义乌知县,教民讲武,练成义乌兵。
后与戚继光募义乌兵破倭寇。
文章简而有法,常与李攀龙、王世贞相切磋。
官至兵部侍郎,世贞亦曾任此官,天下因而称为两司马。
有《太函副墨》、《太函集》。
生卒年:1525-1593
明徽州府歙县人,字伯玉,号南明。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授义乌知县,教民讲武,练成义乌兵。
后与戚继光募义乌兵破倭寇。
文章简而有法,常与李攀龙、王世贞相切磋。
官至兵部侍郎,世贞亦曾任此官,天下因而称为两司马。
有《太函副墨》、《太函集》。
生卒年:1525-1593
【注释】 院中九月桃花:院中九月,即指农历九月。孤亭、桂树:指院中的一座孤独的小亭子,旁边种有一株桂花树。“孤”字形容小亭子的寂寞。 白眼繁春事:春天的景物很多,而作者却无心去看。白眼:白眼是指斜眼看,表示对春天景色的不屑一顾。 红颜逼岁华:红颜是指女子的容颜,岁华是指岁月。红颜逼岁华是指女子的容颜逼迫着岁月的流逝。 香凝蝉外露:花香在蝉声之外凝聚,形成一种幽静的氛围。色借雾边霞
在这首诗中,“明”字可能是作者自题的标题,而“严城吹角入边声,古寺邀宾坐月明。海藏三秋开法界,关山五夜照行营。”则是诗的首句,直接描绘了一幅边疆景象和夜晚聚会的场景。接下来,将逐一解释每一诗句的含义、翻译以及附上赏析。 - 诗句解释: 1. 严城吹角入边声:严城,即边境城镇,这里的“吹角”指古代边关常用以报时或警示的号角之声。 2. 古寺邀宾坐月明:古寺,指的是古老的寺庙;邀宾,邀请宾客
漳州院中桂花 炎海愆花信,高秋著桂丛。 众芳萧瑟后,独秀草亭中。 泫露金茎似,飞霜玉树同。 明朝复长路,开落任天风。 注释: 1. 炎海愆花信:炎热的海洋地区(漳州)错过了开花的季节。 2. 高秋著桂丛:高秋天节,桂花盛开。 3. 众芳萧瑟后:众多花卉在秋天凋零、萧条之后。 4. 独秀草亭中:只有桂花在草亭中独自开放。 5. 泫露金茎似:像晶莹的露珠一样挂在金黄色的桂花树上。 6. 飞霜玉树同
【注释】 袨:华美,华丽。风尘:尘俗,指世间。武陵春:指桃花源。庾岭:在江西境内的山岭名。武陵:即桃花源。刘晨:《搜神后记》说有个人乘船去天台山,看见一个女子在河边洗红纱巾,便问:“这是什么地方?”女子说:“是汉中郡,我姓王,是这个县的女子,和你这个男子结婚已经三十年了。”刘晨回来后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朋友,他们又一起去寻访。后来听说有个洞口叫桃源洞,洞口有二棵大树,人进去就可以到那地方了。
注释: 1. 桃源老桂始花小集花下:桃源老桂花开始开花,我在这里举行小规模聚会,欣赏花下。 2. 卑栖依宿莽:卑微地栖息在茅草丛中。 3. 幽事在吾庐:这些隐逸的事务都在我身上了。 4. 丛桂青林外,庭柯白露初:丛生的桂花在青林之外,庭院中的竹子上还带着清晨的露珠。 5. 繁阴团几席,芗泽沁琴书:浓密的树荫覆盖着几案,芳香的气息渗透到琴书之间。 6. 金粟前身事,淮南总不如
这首诗是王维在漳州时写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 初地招寻旧酒徒,当筵叱咤尽枭卢。鲸鲵出没潮声接,龙象经行海色扶。静夜清笳吹塞草,高天白露下庭梧。肯容兜率旄头见,愿乞将军金仆姑。 注释:初地招寻旧酒徒,当筵叱咤尽枭卢。这里描述了诗人与老朋友相聚的情景,他们在宴会上高声谈笑,畅饮畅聊,气氛热烈而活跃。鲸鲵出没潮声接,龙象经行海色扶。这句诗描绘了大海的壮丽景色,海浪翻滚
【注释】九华山:山名。唐天宝年间,李白曾游此山,并作《九日登山》诗,有“笑夸蛾眉婵娟,争传仙子艳歌”之句。 媚江滨:指秋色迷人。 芙蓉:荷花别称。 望里蔚蓝疑见佛:指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看到远处的山峰,好像看到了佛的形象。 空翠欲沾人:指山上的绿色树木,好像要落在人身上一样。 汗衣赤日耽长路:指诗人穿着汗水浸湿的衣服,在烈日下走了很长的路。 立马青山负近邻:指诗人骑马站在青山上,背对着近邻的地方。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布衣十日故人情,长铗翩翩送客行。 - 布衣十日: 指吴虎臣穿着平民的服饰(即“布衣”)已经十天了。这里表达对对方长时间的离别之情。 - 故人情: 长久以来的交情。 - 长铗翩翩: 形容吴虎臣举止优雅、风度翩翩的样子。 - 送客行: 为即将离去的人送行。 2. 但使阳春高楚调,不防江夏忌时名。 - 阳春高楚调: 比喻吴虎臣的才华高超,能够引领楚地的风雅。 - 江夏忌时名
【注释】 九日登城北山亭作:即《九日登高》诗。 望望关河塞雁回,萧萧风雨草亭开。 阶前双树招提出,坐上千山睥睨来。 镇静久虚安石望,登临谁是仲宣才。 悬知京观封鱼海,不数徐方戏马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重阳节登山时所作。“九日”即指重阳节。 首联“望望关河塞雁回,萧萧风雨草亭开。”意思是:远远望着关、河,边塞的雁群正在归来;风吹雨打,草亭也打开了。诗人用“萧萧风雨”来形容秋风瑟瑟的秋意
伏日登金山 文园消渴逃三伏,法界登临览四禅。 望望扶桑东尽海,阴阴祇树上参天。 江淮风壤黄尘里,京洛云山赤日边。 回首孤峰扣龙象,袒衣合掌礼金仙。 注释: 1. 伏日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农历的初伏、中伏和末伏,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2. 文园:指司马相如,古代著名的文人墨客。 3. 三伏:中国传统的夏季三个月,即小暑、大暑和立秋前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天气炎热。 4. 法界:佛教用语
明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海南四大才子之一。 字仲深,号深庵、玉峰、别号海山老人,琼州琼台(今属海南)人。 景泰五年进士,历官经筵讲官、侍讲、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临祭酒、礼部侍郎、尚书、纂修《宪宗实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 丘濬学问渊博,熟悉当代掌故,晚年右眼失明仍披览不辍,研究领域涉政治、经济、文学、医学等,著述甚丰
林奕兰是明代一位知名的诗人。 林奕兰,字元亮,号器之,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著名文人,出生于惠来县(今属广东省)。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词创作上,还涵盖了其他文学形式,如散文和曲艺等。林奕兰的生平事迹虽然在历史记录中不甚详尽,但他在文化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下面将从多角度介绍林奕兰的生平与贡献: 1. 生平简介 - 林奕兰的家世背景显赫,其父林器之曾任崖州学正,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职位。 -
明徽州府歙县人,字伯玉,号南明。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授义乌知县,教民讲武,练成义乌兵。 后与戚继光募义乌兵破倭寇。 文章简而有法,常与李攀龙、王世贞相切磋。 官至兵部侍郎,世贞亦曾任此官,天下因而称为两司马。 有《太函副墨》、《太函集》。 生卒年
姚光虞,字继如。 南海人。 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举人。 历仕十九年,官至庆远知府。 尝从黄佐学,工词翰。 著有《玉台》、《蓟门》、《西游》诸稿。 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二等有传。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