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如,原名姚光虞,明代诗人
姚光虞,字继如。
南海人。
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举人。
历仕十九年,官至庆远知府。
尝从黄佐学,工词翰。
著有《玉台》、《蓟门》、《西游》诸稿。
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二等有传。
生卒年:?-?
继如,原名姚光虞,明代诗人
姚光虞,字继如。
南海人。
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举人。
历仕十九年,官至庆远知府。
尝从黄佐学,工词翰。
著有《玉台》、《蓟门》、《西游》诸稿。
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二等有传。
生卒年:?-?
【注释】 高树:高大的柳树。 阴森:阴暗。 归鸦:归来的乌鸦。 只愁夜半狂风起,不得深枝自在栖(:担心夜晚大风将它们吹走,不能在深深的树枝上栖息)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诗人所见的高柳和归鸦。 第一句是写高柳,第二句是写归鸦,第三句由归鸦联想到自己的遭遇,第四句则是诗人自伤之情。 “高”指柳树之高,高大挺拔;“阴森”则形容它枝叶茂密,遮天蔽日,给人一种森严恐怖的感觉;“归鸦”即归巢的乌鸦
【注释】: 珠箔罗帏梦不成,起来花底听残更。 多情祇有长门月,夜夜瑶阶伴影行。 译文: 珍珠帘子,绣花的帐帏,我无法成眠,只能起来在花底下倾听那残余的更声。 我多情啊,只有这寂寞的长门月,陪伴着我,陪我度过这孤独的夜晚,伴我在这瑶阶上行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后宫嫔妃生活的诗。首句写“夜”,第二句写“听”,第三句写“月”,第四句写“行”,四句都是围绕一个“夜”字展开
注释: 1. 故人渺天末:故人,老朋友;渺,遥远;天末,天涯。指远方的朋友。 2. 遗我一尺书:遗,给予;尺,古代的长度单位;书,书信。指远方的朋友寄给我一封信。 3. 书中复何言:书中,指信中的字句;复,再;何,什么;言,说。指信中的字句有什么可说的。 4. 但言久离居:但,只、仅;言,说;久,长久;离,离别;居,居住。仅仅说我们长时间分离了。 5. 当时游子衣:当时,那时;游子
【注释】 高门:高门楼,即大宅。 芳草:香草。 蓊郁:茂盛。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二句写景,三、四句写人。诗人在归途中所见景色:满路垂杨、芳草,一溪流水、落花,山边林木、深处人家。全诗以“高门”二字领起,点出题目,又以“晚归”二字总束,照应标题,脉络井然。 前两句写的是春天景物。“垂杨”与“芳草”,“流水”与“落花”,都是春日常见的景象,而作者却只选取了这两种景象来描绘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他是唐朝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放、奔放的气息,被誉为“诗仙”。 下面是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客有嗟王嫱,自恃好颜容。 客人惊叹王昭君的美丽,因为她天生丽质,容貌出众。 2. 一失画者欢,远丧胡尘中。 一旦失去王昭君,汉朝就会失去与匈奴的联系,导致战争失利。 3. 汉后去掖庭,久处长门宫。 汉朝最后一位皇帝汉元帝离开皇宫,在长门宫居住。 4. 已购长卿赋
解析: 诗句: 1. "遥夜不能寐,揽衣起凭栏。" - 描述夜晚难以入眠,起身走到窗前栏杆上。 2. "皓月流中闺,明河亘天端。" - 月亮明亮地照在屋内(中闺),银河横贯天际。 3. "怅然忆远人,川原浩漫漫。" - 因想远方的人而感到忧愁,广阔原野无边无际。 4. "君去行役劳,妾处多苦艰。" - 你离开后辛苦劳累奔波,我独自承受生活的苦难。 5. "契阔慰何时,俯首为泛澜。" -
【注释】 1. 霜雪:指冬日的寒冷。 2. 载:携带。 3. 鸿雁:大雁,古人常用以寄书或传信。 4. 越:地名,位于今浙江一带。 5. 北风:指北方寒风。 6. 尺书:书信。 7. 芳岁:美好的年华。 8. 绮窗:绘有花纹的窗户。 9. 重帏:双层帷帘。 10. 寤言:醒时所说的话。 11. 涕下不可挥:眼泪流到无法擦干的程度。 12. 离忧:离别之忧。 13. 卑怀:谦卑之心。 【赏析】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高城郁崔嵬,阿阁壮且丽:高大的城墙(高城)郁郁葱葱,显得雄伟而壮丽,宏伟的阁楼也很美丽。 - 注释:高城,指高大的城墙。 - 关键词:郁崔嵬(形容雄伟、壮丽)。 2. 复道相回环,云雾森亏蔽:复道交错相通,云雾缭绕,遮蔽了视线。 - 注释:复道,多层的通道。 - 关键词:云雾,云雾缭绕。 3. 郊墟草树黄,飒飒北风厉:郊外的田野和树木都变成了黄色,北风吹得十分猛烈。
杂咏 我闻九方皋,相马沙丘北。 所观以天机,安辩骊黄色。 马既入秦庭,灭没若亡失。 天闲尽不如,伯乐起叹息。 世岂无皋俦,往往视形骨。 遂令沃若步,垂老困伏枥。 不见素王言,骥称匪由力。 伟矣缠薪人,千载信神识。 注释:我听说九方皋,相马沙丘北。 他所观察的,是以天然的天机为主,哪里用得着去分辨马的毛色呢? 马已经进入了朝廷之中,却完全消失了踪迹。 天上的安排终究不如人眼看到的清楚
诗句 1. 晚出城东门,落日照高树。 这句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离开城门,夕阳照耀在高高的树上的情景。 2. 衰草遍郊原,松楸绕长路。 描述了郊外的草原上满是衰败的草,松柏和楸树围绕在一条漫长的道路上。 3. 草间何累累,前代公侯墓。 指出在草丛中有什么(可能是碑文),这是前代的公侯们的坟墓。 4. 翁仲卧荒烟,残碑断以仆。 描述了翁仲(一种战死的将军的雕像或标志)卧在荒凉的烟雾中
明徽州府歙县人,字伯玉,号南明。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授义乌知县,教民讲武,练成义乌兵。 后与戚继光募义乌兵破倭寇。 文章简而有法,常与李攀龙、王世贞相切磋。 官至兵部侍郎,世贞亦曾任此官,天下因而称为两司马。 有《太函副墨》、《太函集》。 生卒年
周一士是明代诗人,字贵谔,号石林。他出生于东莞,是一位淡泊名利的文人,以他的诗歌作品闻名于世。 周一士在明代文学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影响着后世。尽管《寄陆载之》、《挽尹冲元明府》和《雨中渡韩泷》等诗作已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被人们遗忘,但其对后世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周一士的生平、作品及文化贡献,不仅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和文化参照
易恒,字可久,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 在明朝那个文人辈出的时期,易恒以其卓绝的文学造诣和书法技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易恒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书法大家,他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