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雪载道路,鸿雁鸣声悲。
游子万里去,越在天之涯。
北风何凄凄,远道寒无衣。
尺书久不来,日夕怀音徽。
冉冉芳岁徂,行客无还期。
不惜岁月迈,所忧华发滋。
独宿空房中,思君久徘徊。
明月照绮窗,疏灯鉴重帏。
寤言长相思,涕下不可挥。
离忧千万端,卑怀君讵知。

【注释】

  1. 霜雪:指冬日的寒冷。
  2. 载:携带。
  3. 鸿雁:大雁,古人常用以寄书或传信。
  4. 越:地名,位于今浙江一带。
  5. 北风:指北方寒风。
  6. 尺书:书信。
  7. 芳岁:美好的年华。
  8. 绮窗:绘有花纹的窗户。
  9. 重帏:双层帷帘。
  10. 寤言:醒时所说的话。
  11. 涕下不可挥:眼泪流到无法擦干的程度。
  12. 离忧:离别之忧。
  13. 卑怀:谦卑之心。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行行重行行》。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思念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和赏析:

  • 首联:“霜雪载道路,鸿雁鸣声悲。”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冬日里道路被霜雪覆盖,大雁在高空悲鸣的景象。这里的“霜雪”和“鸿雁鸣声悲”都是典型的冬天意象,通过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凄凉和孤独。

  • 颔联:“游子万里去,越在天之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作为远行的游子,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里,“游子”指的是诗人自己,而“万里去”则暗示了他离家的遥远距离。

  • 颈联:“北风何凄凄,远道寒无衣。”这两句进一步描写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苦条件。北风凛冽,使得远行的人感到更加寒冷,缺乏衣物。这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所面临的困境。

  • 尾联及末联:“尺书久不来,日夕怀音徽。”这两句表明由于书信长时间未能收到,诗人只能在日夕(黄昏时分)时刻怀念亲人的消息。这种长时间的等待和期盼,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末联:“冉冉芳岁徂,行客无还期。”这两句描绘了美好的青春岁月正在消逝,而诗人作为一个旅人,没有返回家乡的时间。这里的“冉冉芳岁”和“无还期”都传达了一种无奈和忧伤的情感。

  • 赏析: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旅程的感慨。诗人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霜雪”、“鸿雁”等,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同时,通过对四季更迭、岁月流转的描写,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