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宜与莫侯悌眷帅其众三万馀户降于乞伏国仁,国仁拜宜东秦州刺史,悌眷梁州刺史。
已酉,魏王珪还盛乐,代题复以部落来降,十馀日,又奔刘显;珪使其孙倍斥代领其众。刘显弟肺泥帅众降魏。
八月,燕主垂留太子宝守中山,以赵王麟为尚书右仆射,录留台。庚午,自帅范阳王德等南略地,使高阳王隆东徇平原。丁零鲜于乞保曲阳西山,闻垂南伐,出营望都,剽掠居民。赵王麟自出讨之,诸将皆曰:“殿下虚镇远征,万一无功而返,亏损威重,不如遣诸将讨之。”麟曰:“乞闻大驾在外,无所畏忌,必不设备,一举可取,不足忧也。”乃声言至鲁口,夜,回趣乞,比明,至其营;掩击,擒之。翟辽寇谯,硃序击走之。
秦主丕以苻登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安王,持节、州牧、都督,皆因其所称而授之。又以徐义为右丞相。留王腾守晋阳,右仆射杨辅戍壶关,帅众四万,进屯平阳。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六·晋纪二十八

【原文】:

秘宜与莫侯悌眷帅其众三万馀户降于乞伏国仁,国仁拜宜东秦州刺史,悌眷梁州刺史。
已酉,魏王珪还盛乐,代题复以部落来降,十馀日,又奔刘显;珪使其孙倍斥代领其众。刘显弟肺泥帅众降魏。
八月,燕主垂留太子宝守中山,以赵王麟为尚书右仆射,录留台。庚午,自帅范阳王德等南略地,使高阳王隆东徇平原。丁零鲜于乞保曲阳西山,闻垂南伐,出营望都,剽掠居民。赵王麟自出讨之,诸将皆曰:“殿下虚镇远征,万一无功而返,亏损威重,不如遣诸将讨之。”麟曰:“乞闻大驾在外,无所畏忌,必不设备,一举可取,不足忧也。”乃声言至鲁口,夜,回趣乞,比明,至其营;掩击,擒之。翟辽寇谯,朱序击走之。

【注释】:

  • 《资治通鉴》:中国古代史书之一,记载了从周朝到五代的历史事件。
  • 卷一百零六:这是《资治通鉴》中的特定篇章编号,表示该篇记录了晋朝的二十八年历史。
  • 晋纪二十八:指的是在《资治通鉴》中关于晋朝的第二十八个记录,涉及这一时期的内政和军事事件。
  • 东秦州、梁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中国陕西省一带。

【翻译】:

  • 秘宜和莫侯悌眷带领他们的军队三万多户向乞伏国仁投降,乞伏国仁任命秘宜为东秦州刺史,悌眷为梁州刺史。
  • 已经酉日,北魏的魏王拓跋焘返回到盛乐,代题带着他的部落来投降,十几天后,他又投奔了刘显;拓跋焘派了他的孙子倍斥接替他统领那些部落。刘显的弟弟肺泥率领他的民众投降了北魏。
  • 八月,后燕国的君主慕容垂留下太子慕容宝守护中山,任命赵王慕容麟为尚书右仆射,负责留守事务。庚午日,他自己带领范阳王拓跋德等人南下扩展疆域,派遣高阳王拓跋隆向东巡视平原。丁零族的鲜于乞在曲阳西山驻扎,听到慕容垂南下讨伐的命令,出兵营帐在望都,抢劫百姓。赵王慕容麟亲自出马讨伐他,将领们都说:“殿下长期驻守在外,对国家没有构成威胁,一定不会设防,我们一次就可以取得胜利,不必忧虑。”慕容麟则笑着说:“乞伏国仁听说大驾在外,无所畏惧,必定不会防备我们,我们这次行动一定会成功,不值得担心。”于是声称要到鲁口去,夜间回到乞伏国仁的营地附近,黎明时分到达那里,发起攻击,擒获了乞伏国仁。翟辽侵犯谯城,朱序击败了他。

【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述北魏与后燕之间的战争,展示了双方的军事策略和军事行动。诗歌通过具体的事件展现了双方的策略和战术,如魏国的追击、魏国对乞伏国的包围、魏国对乞伏国的攻击等,以及后燕国的防御、后燕国对乞伏国的反击等。这些内容不仅展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也反映了不同民族之间为了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激烈斗争。

  • 这首诗的表达方式简洁明了,通过直接叙述事件的发生和处理过程,让读者能够快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结果。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加生动直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同时,诗歌也通过对事件的描述,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处事原则,使得整个诗歌更加丰富和深刻。

  • 这首诗的修辞手法包括使用动词来描绘动作,使用比喻来增强表达效果等。例如,“声言”和“比明”分别描述了诗人发出命令和到达目的地的情景,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一举可取”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行动成功的自信和期待。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简练而有力。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事件和人物,使得诗歌既易于理解又富有表现力。这种风格使得诗歌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诗歌也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出了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使得整个诗歌更加动人和感人。

  • 这首诗的结构紧凑而清晰。作者通过有序的叙述来展示事件的发生和处理过程,使得整个诗歌既有逻辑性又有条理性。这种结构使得诗歌既容易理解和记忆,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诗歌通过有序的叙述也展示了不同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使得整个诗歌更加完整和丰满。

  • 这首诗的主题明确且深刻。它通过描述一场战争及其影响来探讨人性、权力、勇气和智慧等主题。通过具体事件的描述和人物的行动,诗人与自然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揭示了人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敢、智慧和决心。这种主题使得整部诗歌既有教育意义又有娱乐性,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