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王麟军未至魏,拓跋窟咄稍前逼魏王珪,贺染干侵魏北部以应之。魏众惊扰,北部大人叔孙普洛亡奔刘卫辰。麟闻之,遽遣安同等归。魏人知燕军在近,众心少安。窟咄进屯高柳,珪引兵与麟会击之,窟咄大败,奔刘卫辰,卫辰杀之。珪悉收其众,以代人库狄干为北部大人。麟引兵还中山。
刘卫辰居朔方,士马甚盛。后秦主苌以卫辰为大将军、大单于、河西王、幽州牧,西燕主永以卫辰为大将军、朔州牧。
十一月,秦尚书寇遗奉勃海王懿、济北王昶自杏城奔南安,南安王登发丧行服,谥秦主丕曰哀平皇帝。登议立懿为主,众曰:“勃海王虽先帝之子,然年在幼冲,未堪多难。今三虏窥觎,宜立长君,非大王不可。”登乃为坛于陇东,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太初,大置百官。

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六 · 晋纪二十八

燕赵王麟军未至魏,拓跋窟咄稍前逼魏王珪,贺染干侵魏北部以应之。魏众惊扰,北部大人叔孙普洛亡奔刘卫辰。麟闻之,遽遣安同等归。魏人知燕军在近,众心少安。窟咄进屯高柳,珪引兵与麟会击之,窟咄大败,奔刘卫辰,卫辰杀之。珪悉收其众,以代人库狄干为北部大人。麟引兵还中山。

译文

在春季的某个月份里,秦王苻坚在朝中祭祀了祖先后,又宴请了他的大臣们。当时长安城由于连年饥荒,许多人都饿死了,士兵们也饿得只能吃泥土和草根。苻坚看着这些情况非常难过,他命令将领们回去准备粮食。然而,将领们却把粮食藏了起来,只留下了一些残羹剩饭。这让苻坚非常生气。

赏析

《资治通鉴》是一部由宋朝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该书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宋建隆四年(公元969年)的历史事件,涵盖了16世纪上半叶近一千年的历史。《资治通鉴》共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中国古代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全书分为160卷,内容覆盖从战国到五代的1362年历史。其中第一至第四卷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第五至第七卷主要记录了秦汉时期的历史事件;第八至第十九卷主要记录了南北朝时期的战争、政治和经济状况;第二十至第二十二卷主要记录了隋朝建立及统一全国的过程;第二十三至第二十五卷主要记录了唐朝初期的战争和政治状况;第二十六卷至第三十八卷主要记录了唐朝中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第三十九卷至四十七卷主要记录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局面;第四十八卷至五十四卷主要记录了北宋初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最后三卷主要记录了元朝建立及统一国家的过程以及明朝初期的军事和政策变革。

《资治通鉴》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还是一部文学巨作。它以其丰富的历史资料、生动的人物描写和深刻的历史分析,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辉煌与沧桑。例如,书中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描写,就展示了秦朝的强大和统一中国的伟大成就。同时,作者通过描绘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人物、事件,揭示了历史的规律和趋势,使读者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