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王寅自龙城还,闻有魏寇,驰入蓟,与镇北将军阳城王兰乘城固守。兰,垂之从弟也。魏别将石河头攻之,不克,退屯渔阳。
珪军于鲁口,博陵太守申永奔河南,高阳太守崔宏奔海渚。珪素闻宏名,遣吏追求,获之,以为黄门侍郎,与给事黄门侍郎张衮对掌机要,创立制度。博陵令屈遵降魏,珪为中书令,出纳号令,兼总文诰。
燕范阳王德使南安王青等夜击魏军于鄴下,破之,魏军退屯新城。青等请追击之,别驾韩讠卓曰:“古人先计而后战。魏军不可击者四:悬军远客,利在野战,一也;深入近畿,顿兵死地,二也;前锋既败,后阵方固,三也;彼众我寡,四也。官军不宜动者三:自战其地,一也;动而不胜,众心难固,二也;城隍未修,敌来无备,三也。今魏无资粮,不如深垒固军以老之。”德从之,召青还。青,详之兄也。
【诗句】:
章武王石遵自龙城返回,听闻有魏军入侵,急忙驰入蓟,与镇北将军阳城王兰共同防守城池。阳城王兰是垂的从弟。魏别将石河头进攻他们,未能成功,于是撤退屯兵于渔阳。
【译文】:
章武王石遵回到龙城后,听说有魏国的军队入侵,他急忙奔回蓟地,与镇北将军阳城王兰一起守城固守。阳城王兰是垂的堂弟。魏国派别的将领石河头攻打他们,未能成功,于是撤退屯兵于渔阳。
【注释】:
- 资治通鉴:一部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编年体史书。
- 龙城: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北部,历史上多次出现于此。
- 蓟:古地名,今北京市一带,是古代的重要军事重镇。
- 镇北将军:古代官职名,主要负责守卫边疆、抵御外敌。
- 阳城王兰:阳城王是古代的一种封号,通常用来授予有功之臣或贵族,表示对他们的封赏和尊重。
- 魏别将石河头:指的是魏国的将领,具体身份和事迹不详,但可以推测其可能是魏国的重要军事将领之一。
- 渔阳:古地名,今天天津市蓟州区一带,也是古代的一个重要军事要塞。
- 鲁口:古地名,今天的山东省境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镇。
- 博陵太守申永:博陵太守是古代地方官员的称号,负责管理当地的政务和治安。申永则是一位具体的人物,他的生平事迹不详。
- 高阳太守崔宏:高阳太守是古代地方官员的称号,负责管理高阳县的地方政务和治安。崔宏则是一位具体的人物,他的生平事迹不详。
- 中书令:中书令是古代官职名,主要负责处理国家的文书、诏令等重要事务。
- 燕范阳王德:燕是指当时的一个国家或地区,范阳则是古代地名的一部分,范阳王则是该国或地区的国王或王族成员。
- 南安王青等:南安王是古代的一种封号,通常用来授予有功之臣或贵族,表示对他们的封赏和尊重。青则是南安王的姓氏或称号,与“南安王”一起组成一个特定的称呼或头衔。他们可能是当时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王室成员或贵族家族的成员。
- 邺下:邺下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但可以推测它是在今天的河北、河南、山西等地之间的一个区域。
- 破之:击败对方,取得胜利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晋代时期,章武王石遵在面对北魏大军入侵时所采取的防御措施及战略布局。诗中详细描述了石遵等人如何坚守城池、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势劣势等情况,体现了古代战争中的智慧和策略。同时,也展现了古代军队在面对强敌时的顽强精神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