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帝即位以来,内外乖异,石头以南皆为荆、江所据,以西皆豫州所专,京口及江北皆刘牢之及广陵相同雅之所制,朝廷所行,惟三吴而已。及孙恩作乱,八郡皆为恩有,畿内诸县,盗贼处处蜂起,恩党亦有潜伏在建康者,人情危惧。常虑窃发,于是内外戒严。加道子黄钺,元为领中军将军,命徐州刺史谢琰兼督吴兴、义兴军事以讨恩;刘牢之亦发兵讨恩,拜表辄行。
西秦以金城太守辛静为右丞相。
十二月,甲午,燕燕郡太守高湖帅户三千降魏。湖,泰之子也。
丙午,燕主盛封弟渊为章武公,虔为博陵公,子定为辽西公。
丁未,燕太后段氏卒,谥曰惠德皇后。
谢琰击斩许允之,迎魏隐还郡,进击丘尪,破之,与刘牢之转斗而前,所向辄克。琰留屯乌程,遣司马高素助牢之,进临浙江。诏以牢之都督吴都诸军事。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自帝即位以来,内外乖异
  • 描述了自从晋安帝即位以来,国家内部和外部都出现了一系列不和谐的情况。
  • 皇帝与群臣之间出现了分歧,朝廷内部的政策也与民间的需求产生了冲突。
  1. 石头以南皆为荆、江所据
  • 指的是长江下游地区(包括今天的江苏南部、上海等地)被荆州刺史和江州刺史所控制。
  • 表明了东晋政权在这些地区的军事控制力较弱。
  1. 以西皆豫州所专
  • 指出在东晋朝廷的西部,即今河南省一带,由豫州刺史独自掌握着军事和政治权力。
  • 强调了东晋朝廷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力度有限。
  1. 京口及江北皆刘牢之及广陵相同雅之所制
  • 描述了刘牢之以京口(今江苏镇江)和江北地区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 说明了刘牢之在当地的军事和政治影响力较大。
  1. 朝廷所行,惟三吴而已
  • 指出东晋朝廷的主要政治行动集中在江南的三个地方——吴、越和会稽。
  • 暗示了东晋政权在其他地区的影响力较弱。
  1. 及孙恩作乱,八郡皆为恩有
  • 讲述了孙恩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了八个郡,使得这些地区成为了孙恩的势力范围。
  • 反映了孙恩起义的严重性以及东晋朝廷对此的反应。
  1. 畿内诸县,盗贼处处蜂起
  • 描述了东晋京城附近的各县都出现了盗贼活动,形势混乱。
  • 表达了社会动荡不安的状况。
  1. 恩党亦有潜伏在建康者
  • 指出孙恩的同伙也潜伏在建康(今南京),即东晋的都城。
  • 暗示了孙恩起义军的潜在威胁。
  1. 人情危惧
  • 揭示了当时人们对孙恩起义的反应是恐惧和不安的。
  • 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恐慌情绪。
  1. 于是内外戒严
  • 由于孙恩起义的影响,东晋朝廷决定加强内外的安全防范措施。
  • 表明了东晋政权对内对外政策的调整。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晋纪三十三》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对这些诗句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发展脉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