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熙与苻后游畋,北登白鹿山,东逾青岭,南临沧海而还,士卒为虎狼所杀及冻死者五千馀人。
十二月,刘毅等进克巴陵。毅号令严整,所过百姓安悦。刘裕复以毅为兗州刺史。桓振以桓放之为益州刺史,屯西陵;文处茂击破之,放之走还江陵。
高句丽侵燕。
戊辰,魏主珪如豺山宫。
是岁,晋民避乱,襁负之淮北者道路相属。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三·晋纪三十五

燕王熙与苻后游畋,北登白鹿山,东逾青岭,南临沧海而还,士卒为虎狼所杀及冻死者五千馀人。

十二月,刘毅等进克巴陵。毅号令严整,所过百姓安悦。刘裕复以毅为兗州刺史。桓振以桓放之为益州刺史,屯西陵;文处茂击破之,放之走还江陵。

高句丽侵燕。

戊辰,魏主珪如豺山宫。

是岁,晋民避乱,襁负之淮北者道路相属。

注释:

  1. 燕王熙:指燕国的国王,即慕容熙。
  2. 苻后:指前秦皇帝苻坚的妻子,后称后妃,亦称皇后。
  3. 白鹿山:山名。
  4. 青岭:山脉名。
  5. 沧海:大海。
  6. 刘毅:人名,字休文,南朝宋官员,刘裕的侄子,官至兖州刺史。
  7. 刘裕:人名,即刘义隆,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史称宋武帝。
  8. 兖州:行政区划名,今山东南部地区。
  9. 桓振:人名,姓桓名温,东晋时期的大臣、将领。
  10. 桓放之:人名,桓温的儿子,东晋时期的官员。
  11. 西陵:地名,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南长江沿岸。
  12. 高句丽:古代东北民族政权,国名。
  13. 豺山宫:宫殿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
  14. 晋民:指当时居住在晋国(即东晋)的人民。
  15. 晋:这里指东晋。
  16. 避乱:逃避战乱。
  17. 襁背:背负婴儿,喻指携带子女或财物逃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燕王慕容熙及其子桓放之因战争而死亡的人数众多,以及他们的军队在战场上的惨状。诗中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述,展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痛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这首诗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历史的残酷和无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