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燕辽西太守邵颜有罪,亡命为盗;九月,中常侍郭仲讨斩之。
汝水竭,南燕主备德恶之,俄而寝疾。北海王超请祷之,备德曰:“人主之命,短长在天,非汝水所能制也。”固请,不许。
戊午,备德引见群臣于东阳殿,议立超为太子。俄而地震,百僚惊恐,备德亦不自安,还宫。是夜,疾笃,瞑不能言。段后大呼:“今召中书作诏立超,可乎?”备德开目颔之。乃立超为皇太子,大赦,备德寻卒。为十馀棺,夜,分出四门,潜瘗山谷。
己未,超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太上。尊段后为皇太后。以北地王钟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慕容法为征南大将军、都督徐、兗、扬、南兗四州诸军事,加慕容镇开府仪同三司,以尚书令封孚为太尉,麹仲为司空,封嵩为尚书左仆射。癸亥。虚葬备德于东阳陵,谥曰献武皇帝,庙号世宗。
《资治通鉴·晋纪三十六》是晋安皇帝的第三年,公元405年。这一年中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下面将逐一解读诗句:
- 燕辽西太守邵颜事件:
- 原文:“八月,燕辽西太守邵颜有罪,亡命为盗。”
- 译文:在八月,燕国辽西郡太守邵颜因为罪过而流亡成为盗贼。
- 注释:燕国位于中国北方,是十六国之一。辽西郡是燕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划。“亡命为盗”意味着邵颜因逃避法律的制裁而成为强盗。
- 中常侍郭仲讨斩之事件:
- 原文:“九月,中常侍郭仲讨斩之。”
- 译文:九月,中常侍郭仲率军将其诛杀。
- 注释:中常侍是汉朝时期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宫中事务。三国时代,这一职位可能仍保留着一定的官职性质。“讨斩”表示郭仲率领军队对邵颜进行了军事上的处置。
- 汝水干涸事件:
- 原文:“汝水竭,南燕主备德恶之。”
- 译文:汝水干涸,南燕君主备德对此感到厌恶。
- 注释:汝水是古代黄河下游的一条支流,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汝水的干涸可能预示着该地区的严重旱灾。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南燕君主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和不满情绪。
- 备德生病事件:
- 原文:“戊午,备德引见群臣于东阳殿,议立超为太子。”
- 译文:戊午日,南燕君主备德在东阳殿召集群臣商议立慕容超为太子的事情。
- 注释:东阳殿可能是备德举行朝会或重要决策的地方。“引见群臣”指的是召集大臣们进行讨论。“议论立太子”表明了备德在考虑政权交接的问题。
-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备德在面对政权更迭时的谨慎态度。
《资治通鉴·晋纪三十六》不仅记载了一系列历史事件,还通过这些事件展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状况。读者在阅读时不仅要关注事件的本身,还要理解这些事件在当时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