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引所亲公孙五楼为腹心。备德故大臣北地王钟、段宏等皆不自安,求被外职。超以钟为青州牧,宏为徐州刺史。公孙五楼为武卫将军,领屯骑校尉,内参政事。封孚谏曰:“臣闻亲不处外,羁不处内。钟,国之宗臣,社稷所赖;宏,外戚懿望,百姓具瞻;正应参翼百揆,不宜远镇外方。今钟等出籓,五楼内辅,臣窃未安。”超不从。钟、宏心皆不平,相谓曰:“黄犬之皮,恐终补狐裘也。”五楼闻而恨之。
魏咏之卒,江陵令罗修谋举兵袭江陵,奉王慧龙为主。刘裕以并州刺史刘道规为都督荆、宁等六州诸军事、荆州刺史。修不果发,奉慧龙奔秦。
乞伏乾归伐仇池,为杨盛所败。西凉公暠与长史张邈谋徙都酒泉,以逼沮渠蒙逊;以张体顶为建康太守,镇乐涫,以宋繇为敦煌护军,与其子敦煌太守让镇敦煌,遂迁于酒泉。

诗句: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四·晋纪三十六》中记载,在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公元405年),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当时南阳太守扶风鲁宗之起兵,袭击襄阳。

译文:

晋纪三十六 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公元405年) 春,正月,南阳太守扶风鲁宗之起兵袭襄阳,桓蔚走江陵。己丑,刘毅等诸军至马头。

赏析:

这段记录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军事冲突。鲁宗之的起兵行动是当时政治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他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改变现状,但最终未能成功。同时,刘毅等人的军事行动也显示了当时军事力量的对抗与较量。

诗句释义: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四·晋纪三十六》:这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详细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历公元前408年)到东晋义熙十四年(东历公元420年)的历史事件。它被认为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被誉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 南阳太守扶风鲁宗之起兵袭襄阳:鲁宗之,字子真,扶风郡人,是晋安帝时的官员。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发动叛乱,意图攻击襄阳,并导致当地官员桓蔚逃离江陵(今湖北武汉市)。
  • 刘毅等诸军至马头:刘毅,字道恭,彭城人,是晋朝时期的将领和政治家,他与刘道规一同率领军队到达长江边的马头(今江苏镇江市附近),准备应对鲁宗之的军事行动。
  • 桓振挟帝出屯江津:桓振,字世基,陈留人,是晋安帝的亲信大臣。他挟持皇帝出逃到江津(今重庆江津区),并派遣使者请求割让江州、荆州两州给朝廷,以作为对朝廷的投降表示。

这段历史记录揭示了晋朝末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权力的争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