傉手令戒诸子,以为:“从政者当审慎赏罚,勿任爱憎,近忠正,远佞谀,勿使左右窃弄威福。毁誉之不,当研核真伪;听讼折狱,必和颜任理,谨勿逆诈亿必,轻加声色。务广咨询,勿自专用。吾莅事五年,虽未能息民,然含垢匿瑕,朝为寇仇,夕委心膂,粗无负于新旧,事任公平,坦然无类,初不容怀,有所损益。计近则如不足,经远乃为有馀,庶亦无愧前人也。”
十二月,燕王熙袭契丹。
安皇帝己义熙二年(丙午,公元四零六年)
春,正月,甲申,魏主傉如豺山宫。诸州置三刺史,郡置三太守,县置三令长;刺史、令长各之州县,太守虽置而未临民,功臣为州者皆征还京师,以爵归第。
益州刺史司马荣期击谯明子于白帝,破之。
燕王熙至陉北,畏契丹之众,欲还,苻后不听,戊申,遂弃辎重,轻兵袭高句丽。
诗句译文,赏析及注释
从政之术:谨慎使用赏罚
- 译文
手令戒诸子,以为:从政者当审慎赏罚,勿任爱憎,近忠正,远佞谀,勿使左右窃弄威福。毁誉之来,当研核真伪;听讼折狱,必和颜任理,谨勿逆诈亿必,轻加声色。务要广咨询,勿自专用。吾莅事五年,虽未能息民,然含垢匿瑕,朝为仇雠,夕心膂也,粗无负于事,平心而论,初不容有损益。计其近则不足如远则乃有余也,庶亦无愧于前矣。
- 译文
手令警告诸位儿子,告诫说:“从政之人必须慎重地行使奖赏和惩罚,不能偏袒个人喜好,应当亲近正直之士,远离奸佞之辈,不要让手下的人操纵权力、谋取私利。对于赞誉与诽谤,必须认真辨别真伪,在处理案件时,必须公正无私、和颜悦色,决不可以轻易相信欺诈或故意制造假象,更不可以对人动怒发火。”
- 译文
手令警告各位子嗣:作为一国之君,应当深思熟虑地运用赏赐和惩罚的手段;不能偏袒个人感情,亲近正直的人,疏远奸诈谄媚的人;不让手下的人滥用权力,谋取个人私利。对于赞誉和诋毁的言辞,必须仔细甄别真伪;在审理案件时,必须以公正的态度去裁决,决不能因为个人情绪而随意改变既定的判断。
-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晋安帝司马德宗在位五年间,虽然未能完全平息民间的疾苦,但在对待政事上始终保持正直和宽容。他强调了从政者应慎重行事,避免个人好恶影响决策,以及在处理问题时要公正无私,不因个人情绪而改变判断。这些原则不仅体现了他对国家治理的重视,也为子孙提供了宝贵的治国智慧。诗中还提到了“勿使左右窃弄威福”,强调了领导者应警惕身边的小人,防止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势谋取私利。这一观点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尤为重要,提醒统治者要时刻保持警觉,防止被身边人所蒙蔽。
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也体现了作者的高尚品德和治国理念。它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 相关文献
- 《资治通鉴》: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全书共294卷,约300万字,涵盖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的历史事件。该书对后世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 《晋纪三十六》:记录了西凉公刘裕的言行和政绩。刘裕是东晋开国皇帝晋成帝司马衍的儿子,他在位十三年(405年—420年),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书中记载了大量关于他执政时期的政策和举措,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 《资治通鉴考异》:这是一部与《资治通鉴》同时编纂的考据性著作,由宋代吕祖谦编撰。该书对《资治通鉴》中的一些历史事件进行了补充和辨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事实。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学者们的观点,为我们研究《资治通鉴》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 《郡国志》:这是一部记录古代地理和行政区划的重要著作。书中详细记载了各个郡国的设立、变迁及其相关的行政制度,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格局提供了重要的线索。通过对这本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和地方治理情况。
- 《文选》:这是一部由南朝梁武帝萧衍主持编纂的诗歌集。该书收录了从先秦至南朝末年的诗歌作品,共31卷,其中包括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他们的作品。其中不乏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情感的优秀之作,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通过阅读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