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嗣闻变,乃自外还,昼伏匿山中,夜宿王洛儿家。洛儿邻人李道潜奉给嗣,民间颇知之,喜而相告;绍闻之,收道,斩之。绍募人求访嗣,欲杀之。猎郎叔孙俊与宗室疏属拓跋磨浑自云知嗣所在,绍使帐下二人与之偕往;俊、靡浑得出,即执帐下诣嗣,斩之。俊,建之子也。王洛儿为嗣往来平城,通问大臣,夜,告安远将军安同等。众闻之,翕然响应,争出奉迎。嗣至城西,卫士执绍送之。嗣杀绍及其母贺氏,并诛绍帐下及宦官宫人为内应者十馀人。其先犯乘舆者,群臣脔食之。
壬申,嗣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永兴。追尊刘贵人曰宣穆皇后,公卿先罢归第不预朝政者,悉召用之。诏长孙嵩与北新侯安同、山阳侯奚斤、白马侯崔宏、元城侯拓跋屈等八人坐止车门右,共听朝政,时人谓之八公。屈,磨浑之父也。嗣以尚书燕凤逮事什翼犍使与都坐大官封懿等入侍讲论,出议政事。以王洛儿、车路头为散骑常侍,叔孙俊为卫将军,拓跋磨浑为尚书,皆赐爵郡、县公。嗣问旧臣为先帝所亲信者为谁,王洛儿言李先。嗣召问先:“卿以何才何功为先帝所知?”对曰:“臣不才无功,但以忠直为先帝所知耳。”诏以先为安东将军,常宿于内,以备顾问。硃提王悦,虔之子也,有罪,自疑惧。闰十一月,丁亥,悦怀匕首入侍,将作乱。叔孙俊觉其举止有异,引手掣之,索怀中,得匕首,遂杀之。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五 · 晋纪三十七

译文:齐王拓跋嗣闻变,便从外面回来,白天躲藏在山中,夜晚住在王洛儿家。王洛儿的邻人李道潜奉承给拓跋嗣,民间很了解他,很高兴地相告;拓跋绍听说后,逮捕了李道潜,把他杀了。拓跋嗣招募人寻找拓跋绍,想要杀了他。猎郎叔孙俊和宗室疏属拓跋磨浑自己说知道拓跋嗣的所在,拓跋绍派两个帐下人员与他一起前去;叔孙俊、拓跋磨浑得以出来,就逮捕了帐下人员去见拓跋嗣,杀了他们。叔孙俊,是建的儿子。王洛儿为拓跋嗣往来平城,通问大臣,夜晚,告诉安远将军安同等。众人听说了,纷纷响应,争着出来迎接。拓跋嗣来到城西,卫士抓住拓跋绍送给他。拓跋嗣杀拓跋绍及其母亲贺氏,并诛杀拓跋绍帐下以及宦官宫人为内应者十多人。先前冒犯乘舆的人,群臣生脔割食他们。壬申,拓跋嗣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永兴。追尊刘贵人曰宣穆皇后,公卿先罢归第不预朝政者,悉召用之。诏长孙嵩与北新侯安同、山阳侯奚斤、白马侯崔宏、元城侯拓跋屈等八人坐止车门右,共听朝政,时人谓之八公。屈,磨浑之父也。拓跋嗣以尚书燕凤逮事什翼犍使与都坐大官封懿等入侍讲论,出议政事。以王洛儿、车路头为散骑常侍,叔孙俊为卫将军,拓跋磨浑为尚书,皆赐爵郡、县公。拓跋嗣问旧臣为先帝所亲信者为谁,王洛儿言李先。拓跋嗣召问他:“卿以何才何功为先帝所知?”对曰:“臣不才无功,但以忠直为先帝所知耳。”诏以先为安东将军,常宿于内,以备顾问。朱提王悦,虔之子也,有罪,自疑惧。闰十一月,丁亥,悦怀匕首入侍,将作乱。叔孙俊觉其举止有异,引手掣之,索怀中,得匕首,遂杀之。

赏析:

本诗描述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时期的一件重大事件。齐王拓跋嗣在政变后成功即位,并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他处死了叛乱者及其母贺氏,并诛杀了一批内部奸细。这些行为显示了他坚决果断的决心和手段。此外,他对有功之臣给予了赏赐和重用,如任命燕风等人为官员,这体现了他重视人才的态度。最后,他对犯上作乱者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包括斩首。这首诗通过描述这一事件的经过,展示了拓跋嗣的政治手腕和统治策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