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光曰:晋自济江以来,威灵不竞,戎狄横骛,虎噬中原。刘裕始劝王师剪平东夏,不于此际旌礼贤俊,慰抚疲民,宣恺悌之风,涤残秽之政,使群士向风,遗黎企踵,而更恣行屠戮以快忿心。迹其施设,曾苻、姚之不如,宜其不能荡壹四海,成美大之业,岂非虽有智勇而无仁义使之然哉!
初,徐道覆闻刘裕北伐,劝卢循乘虚袭建康,循不从。道覆自至番禺说循曰:“本住岭外,岂以理极于此,传之子孙邪?正以刘裕难与为敌故也。今裕顿兵坚城之下,未有还期,我以此思归死士掩击何、刘之徒,如反掌耳。不乘此机,而苟求一日之安,朝廷常以君为腹心之疾;若裕平齐之后,息甲岁馀,以玺书征君,裕自将屯豫章,遣诸将帅锐师过岭,虽复以将军之神武,恐必不能当也。今日之机,万不可失。若先克建康,倾其根蒂。裕虽南还,无能为也。君若不同,便当帅始兴之众直指寻阳。”循甚不乐此举,而无以夺其计,乃从之。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晋纪三十七
臣光曰:晋自济江以来,威灵不竞,戎狄横骛,虎噬中原。刘裕始劝王师剪平东夏,不于此际旌礼贤俊,慰抚疲民,宣恺悌之风,涤残秽之政,使群士向风,遗黎企踵,而更恣行屠戮以快忿心。迹其施设,曾苻、姚之不如,宜其不能荡壹四海,成美大之业,岂非虽有智勇而无仁义使之然哉!
初,徐道覆闻刘裕北伐,劝卢循乘虚袭建康,循不从。道覆自至番禺说循曰:“本住岭外,岂以理极于此,传之子孙邪?正以刘裕难与为敌故也。今裕顿兵坚城之下,未有还期,我以此思归死士掩击何、刘之徒,如反掌耳。不乘此机,而苟求一日之安,朝廷常以君为腹心之疾;若裕平齐之后,息甲岁馀,以玺书征君,裕自将屯豫章,遣诸将帅锐师过岭,虽复以将军之神武,恐必不能当也。今日之机,万不可失。若先克建康,倾其根蒂。裕虽南还,无能为也。君若不同,便当帅始兴之众直指寻阳。”循甚不乐此举,而无以夺其计,乃从之。
译文:
司马光说:晋自渡过长江以后,威势衰弱无力抗争,戎狄横行无忌,犹如猛虎扑食中原。刘裕开始劝谏王室内部剪除敌对势力,平定东夏,没有在这个时候表彰和招纳贤能之士,安抚疲惫的百姓,宣扬仁爱和宽厚之风,扫除邪恶腐败的政治,使天下英才都向其投靠,遗留下来的百姓都盼望着他回来。然而他却放纵暴虐地杀害无辜来满足自己报仇雪恨的欲望。如果从他的举措来看,他连苻氏、姚氏这样的君主都不如,所以他不能统一全国,成就伟业。这难道不是虽然有智慧和勇气但没有仁爱之心所导致的吗!
起初,徐道覆听说刘裕北伐的消息后,劝说卢循趁机袭击建康,卢循没有听从。徐道覆亲自来到番禺劝说卢循说:“我们本来居住在岭南之外,怎么能因为事情已经达到了尽头,就传给子孙后代呢?正是因为害怕刘裕的强大难以与他抗衡才这样。现在刘裕驻军在坚固的城池下,还没有返回的时间。如果我们抓住这个机会回去杀死敌军中那些骄横残暴的人,就像翻手掌一样容易。如果不趁着这个时机,却只顾求得一时的安宁,朝廷常会认为你是国家的心腹之患。如果刘裕平定了齐国之后,休养生息一年有余,再用皇帝的命令征召你,刘裕亲自率领大军驻扎在豫章,派遣各将领带着精锐部队越过险峻的山岭,那么即便你再有神武的武功,恐怕也抵挡不住。今天的良机是千载难逢的,千万不要错过。如果能首先攻克建康,消除祸根。即使刘裕南归,也无济于事。如果你不同意,就应当率着始兴的军队直接指向寻阳。”卢循听了很不高兴,但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只好顺从了他。
注释:
①济江:渡过长江
②威灵(wēi líng):威势, 威力
③戎狄: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此处指入侵者
④刘裕:即刘义隆,南朝宋武帝,南北朝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南朝宋开国皇帝
⑤剪平东夏:剪除敌人,平定东夏(东吴)
⑥徐道覆: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元瑜,乌程县人(今属浙江湖州市),孙策的部将,孙权即位后拜骑都尉,封永宁亭侯,随吕蒙攻取荆州,任西陵督,封定远侯,后迁交州刺史,领南海太守,镇守番禺
⑦传之子孙:把事业传给子孙
⑧反掌:比喻办事情非常容易
⑨裕平齐:刘裕平定了东晋末年叛乱首领萧齐
⑩息甲;停息战争,恢复生产
⑾玺书征君:用皇帝诏书征召某人
⑿腹心之疾:心腹疾病,比喻所信任之人或事物
⒀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
⒁将屯豫章:将率领军队驻扎在豫章郡,豫章是当时的州郡名
⒂遣诸将帅锐师过岭:派出将领带领精干的部队越过险要的山脉
⒃何:指何无忌,东晋大臣
⒄刘裕平定了齐朝后,回到京城建康,不久又回南方去镇压叛乱
⒅根蒂:根本
⒆倾其根蒂:摧毁敌人的根基
⒇无济于事:没有帮助
- 赏析:这首诗是关于刘裕北伐的故事。诗中详细描述了刘裕是如何在关键时刻采取果断行动的。他先是劝说卢循趁虚攻击建康。卢循没有接受他的建议。后来,刘裕亲自出马说服卢循进攻建康,并告诉他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最后成功消灭了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