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丑,卢循至淮口,中外戒严。琅邪王德文都督宫城诸军事,屯中堂皇,刘裕屯石头,诸将各有屯守。裕子义隆始四岁,裕使咨议参军刘粹辅之,镇京口。粹,毅之族弟也。
裕见民临水望贼,怪之,以问参军张劭,劭曰:“若节钺未反,民奔散之不暇,亦何能观望?今当无复恐耳。贼若于新亭直进,其锋不可当,宜且回避,胜负之事未可量也;若回泊西岸,此成禽耳。”
徐道覆请于新亭至白石焚舟而上,数道攻裕。循欲以万全为计,谓道覆曰:“大军未至,孟昶便望风自裁;以大势言之,自当计日溃乱。今决胜负于一朝,乾没求利,既非必克之道,且杀伤士卒,不如按兵待之。”道覆以循多疑少决,乃叹曰:“我终为卢公所误,事必无成;使我得为英雄驱驰,天下不足定也。”

诗句:

  •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五 · 晋纪三十七
  • 乙丑,卢循至淮口,中外戒严。
  • 琅邪王德文都督宫城诸军事,屯中堂皇,刘裕屯石头,诸将各有屯守。
  • 裕子义隆始四岁,裕使咨议参军刘粹辅之,镇京口。粹,毅之族弟也。
  • 裕见民临水望贼,怪之,以问参军张劭,劭曰:“若节钺未反,民奔散之不暇,亦何能观望?今当无复恐耳。贼若于新亭直进,其锋不可当,宜且回避,胜负之事未可量也;若回泊西岸,此成禽耳。”
  • 徐道覆请于新亭至白石焚舟而上,数道攻裕。
  • 循欲以万全为计,谓道覆曰:“大军未至,孟昶便望风自裁;以大势言之,自当计日溃乱。今决胜负于一朝,乾没求利,既非必克之道,且杀伤士卒,不如按兵待之。”
  • 道覆以循多疑少决,乃叹曰:“我终为卢公所误,事必无成;使我得为英雄驱驰,天下不足定也。”

译文: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五 · 晋纪三十七
乙丑(十一日),卢循到达淮口,朝廷内外警戒。
琅邪王司马德文指挥宫城的防务,驻扎在中堂皇,刘裕则驻军石头城,各位将领各自负责守卫自己的营地。
四岁的刘义隆被刘裕派给咨议参军刘粹辅佐,驻守在京口。刘粹是刘毅的族弟。
刘裕看到百姓站在河边望着敌军,感到奇怪,于是向参军张劭询问,张劭说:“如果节钺没有归顺朝廷,百姓来不及逃散,又怎么能有机会观望呢?现在我们不必再害怕了。敌人如果径直向新亭进攻,他们的前锋就难以抵挡,应该暂且避开,胜败的事情还不能确定;如果他们退回到西岸停泊,那就已经可以擒获他们了。”
徐道覆请求在新亭和白石之间焚烧船只,分几路同时攻击刘裕。
卢循想要采取稳妥的策略,对徐道覆说:“大军还没有到来,孟昶就望风而降;从大势来看,他们很快就会溃败。现在我们在一天之内就要决定胜负,如果贪图眼前的小利,那么军队就会受到不必要的损失。我们不如暂时按兵不动。”
徐道覆认为卢循犹豫不决,于是叹息道:“我最终要为卢公所迷惑误事,这样的事情一定不会成功;如果我得以为英雄所用,那么天下就可以平定了。”

赏析:
这首诗描述的是晋末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涉及的人物包括晋明帝、宋武帝刘裕、琅笽王司马德文、徐道覆等。诗中通过描绘当时的军事形势和人物行为,展现了一幅动荡不安的历史画卷。其中,徐道覆的建议和卢循的策略反映了当时战争的艰难和策略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