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赫连建将兵击秦,执平凉太守姚周都。遂入新平。广平公弼与战于龙尾堡,禽之。
秦王兴药动。广平公弼称疾不朝,聚兵于第。兴闻之,怒,收弼党唐盛、孙玄等杀之。太子泓请曰:“臣不肖,不能缉谐兄弟,使至于此,皆臣之罪也。若臣死而国家安,愿赐臣死;若陛下不忍杀臣,乞退就籓。”兴恻然悯之,召姚赞、梁喜、尹昭、敛曼嵬与之谋,囚弼,将杀之,穷治党与。泓流涕固请,乃并其党赦之。泓待弼如初,无忿恨之色。
魏太史奏:“荧惑在匏瓜中,忽亡不知所在,于法当入危亡之国,先为童谣妖言,然后行其祸罚。”魏主嗣召名儒十馀人使与太史议荧惑所诣,崔浩对曰:“按《春秋左氏传》,‘神降于莘’,以其至之日推知其物。庚午之夕,辛未之朝,天有阴云;荧惑之亡,当在二日。庚之与午,皆主于秦;辛为西夷。今姚兴据长安,荧惑必入秦矣。”众皆怒曰:“天上失星,人间安知所诣!”浩笑而不应。后八十馀日,荧惑出东井,留守句己,久之乃去。秦大旱,昆明池竭,童谣讹言,国人不安,间一岁而秦亡。众乃服浩之精妙。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七·晋纪三十九

夏季,赫连建率军攻打秦国,俘获了平凉太守姚周都。随后攻入新平。广平公拓跋弼在龙尾堡与赫连建交战,被擒获。秦王姚兴听闻此事后,大怒,收捕了拓跋弼的亲信唐盛、孙玄等人并杀死他们。太子姚泓请求说:“臣不贤明,无法调和好兄弟们的关系,使得情况到了这一步,这都是臣的过错。如果臣死了而国家能够安定,愿赐臣死;如果陛下不忍杀臣,请允许臣退守藩镇。”姚兴深感怜悯,召来姚赞、梁喜、尹昭、敛曼嵬共同谋划,最终将拓跋弼囚禁起来准备杀掉他,但最终还是将他的全部党羽赦免。姚泓待拓跋弼如初,面无忿恨之色。

魏太史奏称:“荧惑星落在匏瓜中,忽亡不知所在,按照天象应进入危险亡国的时期。同时先有童谣妖言出现,然后才实施祸罚。”北魏国主拓跋嗣召集名儒十馀人与太史商议荧惑所指向的地方,崔浩回答说:“查阅《春秋左氏传》,‘神降于莘’,以它到来之日推知其位置。庚午之夕,辛未之朝,天空出现乌云;荧惑星的消失,应在第二天。庚与午,都主于秦国;辛是西夷之地。如今姚兴占据长安,荧惑星必会落入秦国。”众人怒道:“天上失星,如何得知具体方位!”崔浩笑着不予回答。后来过了八十多天,荧惑星出现在东井星座,守护着句己星宿,许久之后才离去。秦国发生严重旱灾,昆明池干涸,童谣谣言四起,国人不安,一年之后秦国灭亡。众人这才佩服崔浩的精确预测能力。

赏析:

《资治通鉴》是一部记录中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其中“卷一百一十七·晋纪三十九”记载了晋安帝义熙十一年(乙卯,公元415年)春季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包括赫连建攻击秦国和拓跋弼与姚兴之间的争斗等。通过这段历史的叙述,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政治局势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行为决策对于历史走向的影响。特别是魏太史关于荧惑星的预言,以及拓跋弼和姚兴的反应,展示了古代天文占星术与政治决策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这段历史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天文现象的关注以及它们在政治决策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这些事件的发展过程及其影响,我们可以理解古代社会中权力斗争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如何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预测和应对可能的社会变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