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加太尉裕太傅、扬州牧,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以兗、青二州刺史刘道怜为都督荆、湘、益、秦、宁、、雍七州诸军事、骠骑将军、荆州刺史。道怜贪鄙,无才能,裕以中军长史晋陵太守谢方明为骠骑长史、南郡相,道怜府中众事皆咨决于方明。方明,冲之子也。
益州刺史硃龄石遣使诣河西王蒙逊,谕以朝廷威德。蒙逊遣舍人黄迅诣龄石,且上表言:“伏闻车骑将军裕欲清中原,愿为右翼,驱除戎虏。”
夏王勃勃遣御史中丞乌洛孤与蒙逊结盟,蒙逊遣其弟湟河太守汉平莅盟于夏。
西秦王炽磐帅众三万袭湟河,沮渠汉平拒之,遣司马隗仁夜出击炽磐,破之。炽磐将引去,汉平长史焦昶、将军段景潜召炽磐,炽磐复攻之,昶、景因说汉平出降。仁勒壮士百馀据南门楼,三日不下,力屈,为炽磐所禽。炽磐欲斩之,散骑常侍武威段晖谏曰:“仁临难不畏死,忠臣也,宜宥之以厉事君。”乃囚之。炽磐以左卫将军匹达为湟河太守,击乙弗窟乾,降其三千馀户而归。以尚书右仆射出连虔为都督岭北诸军事、凉州刺史;以凉州刺史谦屯为镇军大将军、河州牧。隗仁在西秦五年,段晖又为之请,炽磐免之,使还姑臧。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七·晋纪三十九

安皇帝壬义熙十一年乙卯(公元415年),春季,正月,丙辰(初二),北魏国主拓跋嗣回到平城。

晋安帝义熙十一年春,正月,丙辰(初二),魏主拓跋嗣回到平城。此时正值冬季结束,春季到来之际,标志着一年之中季节的更迭与时间的流逝。这一事件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还揭示了北方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北魏作为北方的一个强大国家,其国主拓跋嗣的回归对于当时的中原地区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不仅仅是一个军事行动的结束,更是南北朝对峙格局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一时期的政治局势也充满了动荡与变革的气息。东晋方面,太尉刘裕对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他通过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活动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而北魏的拓跋嗣则继续推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力图恢复和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这些变化都在《资治通鉴》中有所体现,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在这段历史的发展中,刘裕、拓跋嗣以及其他人物的行动不仅影响到了当时的中国,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决策和行动塑造了历史的发展脉络,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安皇帝壬义熙十一年的事件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年份记载,它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见证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通过对这一时期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这个古老文明的独特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