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遣尹雅将兵与晋战于关南,为晋兵所获,将杀之。雅曰:“雅前日已当死,幸得脱至今,死固甘心。然夷、夏虽殊,君臣之义一也。晋以大义行师,独不使秦有守节之臣乎!”乃免之。
丙子夜,沈林子将锐卒袭鸾营,斩鸾,杀其士卒数千人。绍又遣东平公赞屯河上以断水道;沈林子击之,赞败走,还定城。薛帛据河曲来降。
太尉裕将水军自淮、泗入清河,将溯河西上,先遣使假道于魏;秦主泓亦遣使请救于魏。魏主嗣使群臣议之,皆曰:“潼关天险,刘裕以水军攻之,甚难;若登岸北侵,其势便易。裕声言伐秦,其志难测。且秦,婚姻之国,不可不救也。宜发兵断河上流,勿使得西。”博士祭酒崔浩曰:“裕图秦久矣。今姚兴死,子泓懦劣,国多内难。裕乘其危而伐之,其志必取。若遏其上流,裕心忿戾,必上岸北侵,是我代秦受敌也。今柔然寇边,民食又乏,若复与裕为敌,发兵南赴则北寇愈深,救北则南州复危,非良计也。不若假之水道,听裕西上,然后屯兵以塞其东。使裕克捷,必德我之假道;不捷,吾不失救秦之名。此策之得者也。且南北异俗,借使国家弃恒山以南,裕必不能以吴、越之兵与吾争守河北之地,安能为吾患乎!夫为国计者,惟社稷是利,岂顾一女子乎!”议者犹曰:“裕西入关,则恐吾断其后,腹背受敌;北上,则姚氏必不出关助我,其势必声西而实北也。”嗣乃以司徒长孙嵩督山东诸军事,又遣振威将军娥清、冀州刺史阿薄干将步骑十万屯河北岸。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晋纪四十》是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下面将对这段原文进行翻译并附上赏析:
- 原文:
薛帛据河曲来降。太尉裕将水军自淮、泗入清河,将溯河西上,先遣使假道于魏;秦主泓亦遣使请救于魏。魏主嗣使群臣议之,皆曰:“潼关天险,刘裕以水军攻之,甚难;若登岸北侵,其势便易。裕声言伐秦,其志难测。且秦,婚姻之国,不可不救也。”博士祭酒崔浩曰:“裕图秦久矣。今姚兴死,子泓懦劣,国多内难。裕乘其危而伐之,其志必取。”丙子夜,沈林子勒骁骑前驱,薛帛等率众降,绍又遣东平公赞屯黄河之上以断其归路,姚泓遂败。姚泓奔还长安,薛帛率河内诸城来奔。姚泓走至新平,姚穆杀泓及泓妃,传首洛阳。泓单舸逃归于长安。
- 译文:
薛帛占据河曲,向晋军投降。
太尉司马裕率领水军从淮河、泗水进入清水,溯河西进。他先派使者向北魏请求通过魏国的领土。后秦国主姚泓也派使者向北魏求援。北魏的皇帝拓跋嗣让大臣们讨论此事。他们都说:“潼关天险,刘裕用水军攻击很难成功;如果他登上河岸向北进犯,形势就容易多了。刘裕宣扬要讨伐后秦,他的野心难以预测。”而且后秦国和东晋是姻亲国家,不应该不救援。博士祭酒崔浩说:“刘裕谋划后秦已经很久了。现在后秦的姚兴死了,子姚泓懦弱无力,国内多有困难。刘裕利用他的危急情况而进攻他,他一定想要取得胜利。”在乙亥日夜晚,沈林子率领精锐部队率先开路,薛帛等人率部投降,拓跋嗣又派遣东平公拓跋赞驻扎黄河上游以便切断后秦的退路,姚泓于是被打败。姚泓逃回长安,薛帛率领河内各城前来投降。姚泓逃到新平时被杀,他的儿子姚穆杀了姚泓和他妃子的尸体,传送首级给东晋。姚泓乘坐小船逃回洛阳。
该段文字描述了后秦与东晋之间的战事,展示了两军在战争中的策略和决策。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复杂性和战争的残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