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公裕闻青泥败,未知义真存亡,怒甚,刻日北伐,侍中谢晦谏以“士卒疲弊,请俟它年”,不从。郑鲜之上表,以为:“虏闻殿下亲征,必并力守潼关。径往攻之,恐未易可克;若舆驾顿洛,则不足上劳圣躬。且虏虽得志,不敢乘胜过关陕者,犹慑服大威,为将来之虑故也。若造洛而返,虏必更有揣量之心,或益生边患。况大军远出,后患甚多。昔岁西征,刘钟狼狈;去年北讨,广州倾覆;既往之效,后来之鉴也。今诸州大水,民食寡乏,三吴群盗攻没诸县,皆由困于征役故也。江南士庶,引领颙颙以望殿下之返旆,闻更北出,不测浅深之谋,往还之期,臣恐返顾之忧更在腹心也。若虑西虏更为河、洛之患者,宜结好北虏;北虏亲则河南安,河南安则济、泗静矣。”会得段宏启,知义真得免,裕乃止,但登城北望,慨然流涕而已。降义真为建威将军、司州刺史;以段宏为宋台黄门郎、领太子右卫率。裕以天水太守毛德祖为河东太守,代刘遵考守蒲阪。

诗句: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晋纪四十》

宋公裕闻青泥败,未知义真存亡,怒甚,刻日北伐。侍中谢晦谏以“士卒疲弊,请俟它年”,不从。

译文:

宋公裕听到青泥战败的消息后,不知道桓玄的下落,非常愤怒,决定在一天之内发动北伐。他不听侍中谢晦劝他等一年再战的建议,直接下令进攻。

注释:

  • 这首诗描述了宋公裕在青泥战败后的反应和决策过程。
  • 诗中的“怒甚”表达了宋公裕对失败的极度不满和愤怒;“不知义真存亡”反映了他在失去重要盟友后对情况的困惑和担忧;“侍中谢晦谏以‘士卒疲弊,请俟它年’”描绘了谢晦的劝谏,但未能改变宋公裕的决定;“不从”则说明宋公裕拒绝了谢晦的建议。
    赏析:
  • 此诗通过描述宋公裕得知青泥战败后的愤怒、犹豫以及对局势的判断,展现了他的复杂心理状态和决策过程。同时,诗中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挣扎和抉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