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上章涒滩,尽昭阳大渊献,凡四年。
高祖武皇帝永初元年(庚申,公元四二零年)
春,正月,己亥,魏主还宫。
秦王炽磐立其子暮末为太子,仍领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大赦,改元建弘。
宋王欲受禅而难于发言,乃集朝臣宴饮,从容言曰:“桓玄篡位,鼎命已移。我首唱大义,兴复帝室,南征北伐,平定四海,功成业著,遂荷九锡。今年将衰暮,崇极如此,物忌盛,非可久安;今欲奉还爵位,归老京师。”群臣惟盛称功德,莫谕其意。日晚,坐散。中书令傅亮还外,乃悟,而宫门已闭,亮叩扉请见,王即开门见之。亮入,但曰:“臣暂宜还者。”王解其意,无复他言,真云:“须几人自送?”亮曰:“数十人可也。”即时奉辞。亮出,已夜,见长星竟天,拊髀叹曰:“我常不信天文,今姑验矣。”亮至建康,夏,四月,征王入辅。王留子义康为都督豫、司、雍、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寿阳。义康尚幼,以相国参军南阳刘湛为长史,决府、州事。湛自弱年即有宰物之情,常自比管、葛,博涉书史,不为文章,不喜谈议,王甚重之。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涵盖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在阅读《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宋纪一》时,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与时代变迁的深刻影响。以下是对诗句的赏析:
- 诗歌原文:
-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九 · 宋纪一
- 起上章涒滩,尽昭阳大渊献,凡四年。
- 高祖武皇帝永初元年(庚申,公元四二零年)
- 春,正月,己亥,魏主还宫。
- 秦王炽磐立其子暮末为太子,仍领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大赦,改元建弘。
- 宋王欲受禅而难于发言,乃集朝臣宴饮,从容言曰:“桓玄篡位,鼎命已移。我首唱大义,兴复帝室,南征北伐,平定四海,功成业著,遂荷九锡。今年将衰暮,崇极如此,物忌盛,非可久安;今欲奉还爵位,归老京师。”群臣惟盛称功德,莫谕其意。日晚,坐散。中书令傅亮还外,乃悟,而宫门已闭,亮叩扉请见,王即开门见之。亮入,但曰:“臣暂宜还者。”王解其意,无复他言,真云:“须几人自送?”亮曰:“数十人可也。”即时奉辞。亮出,已夜,见长星竟天,拊髀叹曰:“我常不信天文,今姑验矣。”
- 亮至建康,夏,四月,征王入辅。王留子义康为都督豫、司、雍、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寿阳。义康尚幼,以相国参军南阳刘湛为长史,决府、州事。湛自弱年即有宰物之情,常自比管、葛,博涉书史,不为文章,不喜谈议,王甚重之。
- 诗歌翻译: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宋纪一》描述了宋武帝在位期间的历史事件,从登基开始到接受禅让的过程,以及随后的政治变动和历史发展。诗中涉及了北魏的回归及宋朝的一系列政治活动,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 诗歌背景:
- 这首诗反映了宋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斗争。宋武帝通过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手段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试图恢复帝室的正统性。诗中提到的“桓玄篡位”和“大义兴复”等事件,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节点。
通过对《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宋纪一》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到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简单叙述,更是一种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它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过去的历史事件,以及它们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