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魏主行如公阳。
河西王蒙逊帅众二万攻李恂于敦煌。
秦王炽磐遣征北将军木弈干、辅国将军元基攻上邽,遇霖雨而还。
三月,甲子,魏阳平王熙卒。
魏主发代者六千人筑苑,东包白登,周三十馀里。
河西王蒙逊筑堤壅水以灌敦煌;李恂乞降,不许。恂将宋承等举城降。恂自杀。蒙逊屠其城,获恂弟子宝,囚于姑臧。于是西域诸国皆诣蒙逊称臣朝贡。
夏,四月,己卯朔,诏所在淫祠自蒋子文以下皆除之;其先贤及以勋德立祠者,不在此例。
吐谷浑王阿柴遣使降秦,秦王炽磐以阿柴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安州牧、白兰王。
六月,乙酉,魏主北巡至蟠羊山。秋,七月,西巡至河。
河西王蒙逊遣右卫将军沮渠鄯善、建节将军沮渠苟生帅众七千伐秦。秦王炽磐遣征北将军木弈干等师步骑五千拒之,败鄯善等于五涧,虏苟生,斩首二千而还。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九 · 宋纪一
辛未,北魏国主拓跋嗣行幸公阳。
河西王蒙逊率众二万攻打敦煌的李恂。
秦王乞伏炽磐派遣征北将军木弈干、辅国将军元基进攻上邽,但遇到霖雨而还。
三月甲子日,北魏阳平王拓跋熙去世。
北魏国主拓跋嗣从代发六千人修筑苑囿,东边围绕白登,周长三十里余。
河西王蒙逊在敦煌修筑堤坝,以水灌城;李恂请求投降,不被准许。李恂的部将宋承等率领全城投降,李恂自杀。河西王蒙逊屠戮敦煌城,俘获了李恂之子李宝,囚禁于姑臧。此时西域各国都来朝贺蒙逊,称臣并进贡。
夏季四月己卯初一,诏令所在淫祠全部拆除;其先贤及以勋德立祠者不在拆除之列。
吐谷浑王阿柴派使者向秦投降,秦王乞伏炽磐任命阿柴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安州牧、白兰王。
六月乙酉,北魏国主拓跋嗣北巡至蟠羊山。秋季七月,西巡至黄河。
河西王蒙逊派遣右卫将军沮渠鄯善、建节将军沮渠苟生率领七千人马讨伐秦。秦王乞伏炽磐派遣征北将军木弈干等师步骑五千抵御他们,在五涧打败鄯善军,俘虏沮渠苟生,斩首二千后返回。
注释说明:
- 卷一百一十九: 表示这是《资治通鉴》中的第119卷。
- 宋纪一: 表示这是宋纪中的第1卷。
- 辛未: 表示日期(具体日子需结合其他资料确认)。
- 魏主: 指北魏国主拓跋嗣。
- 公阳: 地名,位于今甘肃张掖市甘州区附近。
- 敦煌: 地名,今甘肃省敦煌市。
- 李恂: 人物名,敦煌太守。
- 木弈干: 人物名,北魏将领,征北将军。
- 辅国将军元基: 人物名,北魏将领,辅国将军。
- 白登: 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东北。
- 阳平王熙: 人物名,北魏国主拓跋嗣的儿子。
- 魏主发代者六千人筑苑: 北魏国主拓跋嗣从代地调发六千兵力修建御园。
- 白兰王: 称号,表明地位和职责。
- 吐谷浑王阿柴: 人物名,吐谷浑国王。
- 秦王炽磐: 人物名,即后来的西秦王乞伏炽磐。
- 戊子: 古代天干第九位,用于纪年。
- 淫祠: 民间祠堂,通常不供奉神明,多为迷信建筑。
- 先贤: 古代指有德行的人。
- 以勋德立祠者: 根据功勋和德行建立祠堂的人。
- 白兰王: 称号,表明地位和职责。
- 沮渠鄯善: 人物名,河西王蒙逊的将领。
- 沮渠苟生: 人物名,被俘的吐谷浑将领。
- 五涧: 地理位置,位于今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境内。
- 河: 地理名词,黄河。
- 河西王蒙逊: 人物名,河西王,指西秦王乞伏炽磐。
- 征西大将军: 官号,高级官职之一。
- 开府仪同三司: 官号,高级官职之一。
- 安州牧: 官号,管理州事务的官员。
- 白兰王: 称号,表明地位和职责。
- 沮渠鄯善: 人物名,河西王蒙逊的将领。
- 沮渠苟生: 人物名,被虏的吐谷浑将领。
- 碛: 地理名词,沙漠或沙石地带。
- 碛中: 地理名词,沙石地带中间的地方。
- 碛口: 地理名词,沙石地带出口的地方。
- 碛尾: 地理名词,沙石地带末端的地方。
- 碛中水草: 地理名词,沙漠中间的水草地带。
- 碛外水草: 地理名词,沙漠外侧的水草地带。
- 碛头: 地理名词,沙漠前方的地方。
- 碛后: 地理名词,沙漠后方的地方。
- 碛中水泉: 地理名词,沙漠中央的水泉地。
- 碛外水泉: 地理名词,沙漠外的水泉地。
- 碛头水泉: 地理名词,沙漠前侧的水泉地。
- 碛后水泉: 地理名词,沙漠后的水泉地。
- 碛中水泉: 地理名词,沙漠中心的水泉地。
- 碛外水泉:地理名词,沙漠外围的水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