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著雍执徐,尽上章敦牂,凡三年。
太祖文皇帝上之中元嘉五年(戊辰,公元四二八年)
春,正月,辛未,魏京兆王黎卒。
荆州刺史、彭城王义康,性聪察,在州职事修治。左光禄大夫范泰谓司徒王弘曰:“天下事重,权重难居。卿兄弟盛满,当深存降挹。彭城王,帝之次弟,宜征还入朝,共参朝政。”弘纳其言。时大旱,疾疫,弘上表引咎逊位,帝不许。
秦商州刺史领浇河太守姚浚叛,降河西,秦王炽磐以尚书焦嵩代浚,帅骑三千讨之。二月,嵩为吐谷浑元绪所执。
魏改元神。
魏平北将军尉眷攻夏主于上邽,夏主退屯平凉。奚斤进军安定,与丘堆、娥清军合。斤马多疫死,士卒乏粮,乃深垒自固。遣丘堆督租于民间,士卒暴掠,不设儆备。夏主袭之,堆兵败,以数百骑还城。夏主乘胜,日来城下钞掠,不得刍牧,诸将患之。监军侍御史安颉曰:“受诏灭贼,今更为贼所困,退守穷城,若不为贼杀,当坐法诛,进退皆无生理。而诸王公晏然曾不为计乎?”斤曰:“今军士无马,以步击骑,必无胜理,当须京师救骑至,合击之。”颉曰:“今猛寇游逸于外,吾兵疲食尽,不一决战,则殆在旦夕,救骑何可待乎!等于就死,死战,不亦可乎!”斤又以马少为辞。颉曰:“今敛诸将所乘马,可得二百匹,颉请募敢死之士出击之,就不能破敌,亦可以折其锐。且赫连昌狷而无谋,好勇而轻,每自出挑战,众皆识之。若伏兵掩击,昌可擒也。”斤犹难之。颉乃阴与尉眷等谋,选骑待之。既而夏主来攻城,颉出应之。夏主自出陈前搏战,军士识其貌,争赴之。会天大风,扬尘,昼昏,夏主财走,颉追之,夏主马蹶而坠,遂擒之。

诗句: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一·宋纪三

译文:起于著雍执徐,终于上章敦牂,三年。

注释:著雍执徐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春季的开始。执徐则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赏析:此句描绘了时间流逝的宏大景象,从冬季到春季,再到夏季,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

诗句:春,正月,辛未,魏京兆王黎卒

译文:春季,正月,辛未日(即正月二十日),北魏京兆王拓跋黎去世。

注释:辛未是中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日期,表示的是具体的时间。

赏析:此句通过简洁的语句,向读者传达了北魏京兆王逝世的消息,使读者感受到了历史事件的影响力。

诗句:荆州刺史、彭城王义康,性聪察,在州职事修治

译文:担任荆州刺史的彭城王刘义康,其性格聪慧且善于观察,在担任荆州刺史期间,他能够妥善治理事务。

注释:彭城王指的是古代对南方地区的封号,刘义康是南朝宋朝的重要人物,因其聪明才智而受到重用。

赏析:这句话赞美了刘义康的政治才能和为官之道,体现了古人对于优秀官员的赞扬之情。

诗句:时大旱,疾疫,弘上表引咎逊位,帝不许。

译文:当时正逢严重的旱灾和疾病流行,刘宋文帝刘裕上表请求辞职或谦让,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请求没有被接受。

注释:大旱是指严重的干旱灾害,疾疫则是指流行性疾病。刘裕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他的这段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国家面临的困境。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不稳定,国家面临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的双重压力,但同时也表现了刘裕作为领导者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诗句:秦商州刺史领浇河太守姚浚叛,降河西,秦王炽磐以尚书焦嵩代浚,帅骑三千讨之。二月,嵩为吐谷浑元绪所执。

译文:秦州的商州刺史兼浇河太守姚浚叛变,向河西国投诚,被西秦王乞伏炽磐以尚书焦嵩代替,并率领骑兵三千人前去讨伐。二月,乞伏炽磐的将领焦嵩被吐谷浑的元绪抓获。

注释:姚浚是秦州的一位重要官员,叛变后成为了河西国的臣子。乞伏炽磐是历史上的一位西秦王,他与焦嵩一同出征姚浚,展示了当时军事力量的对比和斗争的激烈程度。

赏析:这首诗歌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通过对战争的描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战争场景和人物命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