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夏太史令张渊、徐辩,复以为太史令。得故晋将毛修之、秦将军库洛干,归库洛干于秦,以毛修之善烹调,用为太官令。魏主见夏著作郎天水赵逸所为文,誉夏主太过,怒曰:“此竖无道,何敢如是!谁所为邪?当速推之!”崔浩曰:“文士褒贬,多过其实,盖非得已,不足罪也。”乃止。魏主纳夏世祖三女为贵人。
奚斤与夏平原公定犹相拒于长安。魏主命宗正娥清、太仆丘堆帅骑五千略地关右。定闻统万已破,遂奔上邽;斤追至雍,不及而还。清、堆攻夏贰城,拔之。
魏主诏斤等班师。斤上疏言:“赫连昌亡保上邽,鸠合馀烬,未有蟠据之资;今因其危,灭之为易。请益铠马,平昌而还。”魏主不许。斤固请,乃许之,给斤兵万人,遣将军刘拔送马三千匹,并留娥清、丘堆使共击夏。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 · 宋纪二

得夏太史令张渊、徐辩,复以为太史令。得故晋将毛修之、秦将军库洛干,归库洛干于秦,以毛修之善烹调,用为太官令。魏主见夏著作郎天水赵逸所为文,誉夏主太过,怒曰:“此竖无道,何敢如是!谁所为邪?当速推之!”崔浩曰:“文士褒贬,多过其实,盖非得已,不足罪也。”乃止。

魏主纳夏世祖三女为贵人。

奚斤与夏平原公定犹相拒于长安。魏主命宗正娥清、太仆丘堆帅骑五千略地关右。定闻统万已破,遂奔上邽;斤追至雍,不及而还。清、堆攻夏贰城,拔之。

魏主诏斤等班师。斤上疏言:“赫连昌亡保上邽,鸠合馀烬,未有蟠据之资;今因其危,灭之为易。请益铠马,平昌而还。”魏主不许。斤固请,乃许之,给斤兵万人,遣将军刘拔送马三千匹,并留娥清、丘堆使共击夏。

赏析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四零三年)起至宋武帝建武元年(公元四二四年),包括政治、军事和外交在内的重大事件。其中,《宋纪二》主要记载了北魏与南朝宋之间的一系列战争及其影响。本文通过翻译和注解的方式,展示了北魏与宋之间的冲突及双方的动态。

在处理夏太史令张渊和徐辩时,北魏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并重新任命他们为太史令。这一策略显示了北魏对于文化和技术人才的重视。同时,北魏对旧晋将领毛修之的重用,以及将其作为太官令,反映了北魏政权对汉族文化的融合与利用,同时也显示了毛修之的高超烹饪技艺。

在对抗过程中,魏主发现夏国的著作郎赵逸的文章过于溢美,因此斥责其行为,这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政治批评的严格限制。北魏的官员崔浩则指出,这是文人的普遍现象,不应过度责备。这种处理方式展现了北魏对文化人行为的宽容态度,以及对历史事实的审慎态度。

在军事上,北魏皇帝拓跋焘在得知统万城的失守后,迅速采取行动,追击夏国的平原公赫连定,最终迫使他逃往上邽。这一行动不仅显示了北魏的军事力量,也体现了拓跋焘的战略眼光和果断决策。

北魏与夏之间的战争持续不断,双方在军事和政治上的较量构成了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背景。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的国际关系和文化互动。

通过对《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宋纪二》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北魏与南朝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文化交流。这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更是对那个时代文化和社会结构的深入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