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尚书郭渊劝燕王送款献女于魏,乞为附庸。燕王曰:“负衅在前,结忿已深,降附取死,不如守志更图也。”
魏主之围和龙也,宿卫之士多在战陈,行宫人少。云中镇将硃受之谋与南人袭杀魏主,因入和龙,浮海南归;以告冠军将军毛修之,毛修之不从,乃止。既而事泄,硃修之逃奔燕。魏人数伐燕,燕王遣修之南归求救。修之泛海至东莱,遂还建康,拜黄门侍郎。
赵广等进攻成都,刘道济婴城自守。贼众顿聚日久,不见司马飞龙,欲散去。广惧,将三千人及羽仪诣阳泉寺,诈云迎飞龙。至则谓道人枹罕程道养曰:“汝但自言是飞龙,则坐享富贵;不则断头!”道养惶怖许诺。广乃推道养为蜀王、车骑大将军、益、梁二州牧,改元泰始,备置百官。以道养弟道助为骠骑将军、长沙王,镇涪城;赵广、帛氐奴、梁显及其党张寻、严遐皆为将军,奉道养还成都,众至十馀万,四面围城,使人谓道济曰:“但送费谦、张熙来,我辈自解去。”道济遣中兵参军裴方明、任浪之各将千馀人出战,皆败还。
- 注释:资治通鉴是一部中国古代的历史典籍,由北宋的司马光主编。卷一百二十二是宋朝第四纪的内容,记载了燕国的一些事情。这首诗描述了燕国尚书郭渊向燕王建议向北魏献美女以换取附庸地位,而燕王则表示不愿意投降。
- 译文:燕国尚书郭渊劝燕王送美女给魏,请求成为魏国的附庸。燕王回答说:“以前的仇恨很深,如果我投降附庸,我将会死去,不如坚守志向,寻找机会。”
-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燕国与北魏之间的复杂关系。燕国虽然面临压力,但仍然坚持自己的尊严和立场,不肯轻易放弃。同时,诗中也展示了燕王的决心和智慧,他的决策体现了他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信心。
- 注释:和龙是北魏的一座城池,位于今辽宁省朝阳市附近。宿卫之士是指守卫皇宫的士兵,他们通常在战阵中作战。行宫人少意味着皇帝不在那里,或者没有重要的事情发生。云中镇将朱受之计划杀害北魏君主,并企图进入和龙后乘船返回南方。他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冠军将军毛修之,但毛修之不同意,于是朱受之放弃了这个计划。后来事情败露,朱受之逃往燕国。
- 译文:北魏主在围攻和龙的时候,守卫的士兵很多都在战场,只有皇帝的行宫里的人员很少。云中镇的将领朱受之计划暗杀北魏帝,然后趁机进入和龙,乘船返回南方,他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冠军将军毛修之,但毛修之不同意他的计划,于是停止。后来事情败露了,朱受之逃跑到燕国。
- 赏析:这首诗展现了北魏与燕国之间的权力斗争和策略博弈。燕国的将领朱受之试图通过暗杀和逃亡来获取利益,但最终失败。这也反映出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 注释:赵广等人进攻成都,刘道济坚守城池。贼众聚集日久未见司马飞龙,想散去。赵广害怕,带着三千人及仪仗前往阳泉寺,诈称迎接司马飞龙。到达后对僧人说:“你们只自称为司马飞龙,就能享受富贵;若不自称为司马飞龙,就会被杀死!”僧人害怕地答应了。赵广于是把僧人程道养推举为蜀王、车骑大将军、益、梁二州牧,改元为泰始,设置百官。他让程道养的弟弟程道助为骠骑将军、长沙王,镇守涪城;赵广、帛氐奴、梁显及其党羽张寻、严遐等都被封为将军,奉程道养回到成都,军队达到十几万,四面包围城池。他还派人告诉刘道济:“只要送来费谦、张熙两人来,我们就撤退。”刘道济派中兵参军裴方明、任浪之各率千余人出战,都被击退。
- 译文:赵广等人攻击成都,刘道济坚守城池不退。敌人的军队聚集了很多天却看不到司马飞龙的消息,就想散去。赵广害怕,带三千人及仪仗去阳泉寺,假装迎接司马飞龙。到达后对僧人说:“你们只说自己是司马飞龙,就能享有富贵;如果不自称,就会被杀死!”僧人害怕地答应了。赵广于是把僧人程道养推举为蜀王、车骑大将军、益、梁二州牧,改元为泰始,设置百官。他让程道养的弟弟程道助为骠骑将军、长沙王,镇守涪城;赵广、帛氐奴、梁显及其党羽张寻、严遐等都被封为将军,奉程道养回成都,军队达到十几万,四面包围城池。他还派人告诉刘道济:“只要送来费谦、张熙两人来,我们就撤退。”刘道济派中兵参军裴方明、任浪之各率千余人出战,都被击退。
-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赵广等人攻占成都后,刘道济坚守城池的情况。赵广等人的策略是通过诈称司马飞龙来获得民心和支持,但最终未能成功。刘道济的反应则是坚决抵抗,表现出了他的决心和勇气。
- 注释:资治通鉴是一部中国古代的历史典籍,由北宋的司马光主编。卷一百二十二是宋朝第四纪的内容,记载了燕国的事情。这首诗描述了燕国尚书郭渊向燕王建议向北魏献美女以换取附庸地位,而燕王则表示不愿意投降。
- 译文:燕国尚书郭渊劝燕王向北魏献美女以换取附庸地位,燕王回答:“以前有仇怨在心中,结下的忿怒已经很深了,如果投降作为附庸,我将会死路一条,不如坚守自己的志向,另作打算。”
-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燕国与北魏之间复杂的外交关系。燕国面临北魏的压力,但仍然选择坚守自己的立场,不愿轻易投降。这体现了燕王的智慧和勇气,也反映了当时国家间的政治局势。
- 注释:魏主在围攻和龙时,守卫的士兵很多都在战场上,只有皇帝的行宫里的人很少。云中镇的将领朱受之计划暗杀魏主,并企图进入和龙,再乘船向南回归。他将此计划告知了冠军将军毛修之,但毛修之不同意他的计划,因此朱受之放弃了这一计划。后来此事败露,朱受之逃至燕国。
- 译文:北魏皇帝在围攻和龙时,守卫的士兵很多都在战场上,只有皇帝的行宫里的人很少。云中镇的将领朱受之计划暗杀北魏皇帝,然后趁乱进入和龙,然后乘船南返。他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冠军将军毛修之,但是毛修之不同意他的计划。最后朱受之的计划被泄露了,他就逃到燕国。
-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魏主围困和龙时,将领朱受之的背叛行为以及对毛修之的不信任导致其逃亡的事件。这反映了战争中的阴谋和背叛,以及领导者之间的信任问题。
- 注释:魏主围攻和龙,宿卫之士多在战陈,行宫人少。云中镇将朱受之谋与南军袭杀魏主,因入和龙,浮海南归;告之于冠军将军毛修之,毛修之不从,乃止。既而事泄,硃修之逃奔燕。魏数伐燕,燕王遣修之南归求救。修之泛海至东莱,遂还建康,拜黄门侍郎。
- 译文:北魏皇帝围攻和龙时,守卫的士兵很多都在战场,行宫里人很少。云中镇的将领朱受之计划与南方军队一起暗杀北魏皇帝,然后趁乱进入和龙,然后乘船南归。他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冠军将军毛修之,但是毛修之不同意他的计划。最后这个计划被泄露了,朱受之就逃到了燕国。北魏多次征讨燕国,燕王派毛修之南返求援。毛修之乘船到达东莱后,又返回建康。他被任命为黄门侍郎。
-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魏主围攻和龙时,将领朱受之密谋暗杀北魏帝的行动及毛修之的反对,最终朱受之逃亡至燕的故事。这反映了战争中的阴谋和背叛,以及领导者之间的信任问题。
程道养字彦远。
- 译文:赵广等人攻占成都,刘道济据守城池。敌军聚集了很久也没有看到司马飞龙的话,就想散去。赵广感到恐惧,带着三千人和仪仗前往阳泉寺,声称迎接司马飞龙。到达之后对和尚说:“你们只说自己是司马飞龙,就可以享受富贵;如果不这样称呼,就会被杀。”和尚们害怕地同意了。于是赵广把和尚程道养推定为蜀王、车骑大将军、益、梁二州牧,改元泰始,设置了百官。他命令程武养的弟弟程道助为骠骑将军、长沙王、镇守涪城;赵广、帛氐奴、梁显及其党羽张寻、严ughi等分别担任将军之职,护送程道养回到成都,军队多达十几万人,四面包围城池。他派人告诉刘道济:“只要送上财物和使者前来,我们就会撤离。”刘道济派出中兵参军裴方明、任浪之各率千余人出战,均被击败。
- 译文:赵广等人攻占成都后,刘献济坚守城池。敌军聚集很久却没有看到司马飞龙的迹象,想要解散。赵广感到恐惧,带着三千人和仪杖前往阳泉寺,声称迎接司马飞之。到达后对和尚说:“你们只能说是自己是司马飞龙,才能享有富贵;如果不能这样做,就会被杀死!”和尚们害怕地答应了。于是赵广将程道养推举为蜀王、车骑大将军、益、梁二州牧,改元泰始,设置百官。他让程道养的弟弟程道助为骠骑将军、长沙王、镇守涪城;赵广、帛氐奴、梁显及其党羽张寻、严ughi等都被封为将军,护送程道养回国。军队达到了十几万之多,四面包围城池。他还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