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酉,乐平戾王丕以忧卒。初,魏主筑白台,高二百馀尺。丕梦登其上,四顾不见人,命术士董道秀筮之,道秀曰:“大吉。”丕默有喜色。及丕卒,道秀亦坐弃市。高允闻之,曰:“夫筮者皆当依附爻象,劝以忠孝。王之问道秀也,道秀宜曰:“穷高为亢。《易》曰:“亢龙有悔。”又曰:“高而无民。”皆不祥也,王不可以不戒。’如此,则王安于上,身全于下矣。道秀反之,宜其死也。”
庚辰,魏主幸庐。
己丑,江夏王义恭进位太尉,领司徒。
庚寅,以侍中、领右卫将军沈演之为中领军,左卫将军范晔为太子詹事。
辛卯,立皇子宏为建平王。
三月,甲辰,魏主还宫。
癸丑,魏主遣司空长孙道生镇统万。
夏,四月,乙亥,魏侍中、太宰、阳平王杜超为帐下所杀。
六月,魏北部民杀立义将军衡阳公莫孤,帅五千馀落北走。遣兵追击之,至漠南,杀其渠帅,馀徙冀、相、定三州为营户。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宋纪六
乐平戾王丕以忧卒。初,魏主筑白台,高二百余尺。丕梦登其上,四顾不见人,命术士董道秀筮之。道秀曰:“大吉。”丕默有喜色。及丕卒,道秀亦坐弃市。高允闻之曰:夫筮者皆当依附爻象,劝以忠孝。王之问道秀也,道秀宜曰穷高为亢。
译文: 癸酉日,乐平王拓跋丕忧郁而去世。当初,北魏国主曾建造白台,高二百多尺。拓跋丕梦见自己登上了白台,四周望去却不见人影,他叫术士董道秀为他占卜,董道秀说:“大吉。”拓跋丕面露喜色。
赏析: 根据高允的记录,乐平王拓跋丕在临死前曾对术士董道秀提出过一个问题,希望他能根据他的梦境来分析吉凶祸福。然而,董道秀给出的答案是“大吉”,这让拓跋丕感到非常高兴并面露喜色。这个细节反映了拓跋丕在面对困境时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当时占卜、命相等迷信活动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
注释: ①乐平戾王:即拓跋丕,北魏明元帝的儿子,因个性温和得体而得名。他在位期间,魏国政治较为清明,对外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政策。②北魏: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由拓跋鲜卑建立,统治范围大致包括黄河南北方的广大地区。③建德宫:位于北魏都城平城的宫殿建筑之一,象征着北魏皇帝的权威与地位。④冯弘之:北魏时期的人,后来逃到高丽(朝鲜半岛),被后继的北魏皇帝世祖派兵讨伐。⑤太宰、阳平王杜超:北魏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曾参与镇压叛乱和对外战争,是当时的重臣。⑥太武帝:即拓跋焘,北魏的第三位皇帝。⑦乐平王义恭:南朝宋文帝的儿子,历任多项要职,是当时南朝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⑧太尉:指宋朝中军将军的职位。⑨侍中、领右卫将军沈演之:南朝宋的著名将领和政治家,曾任多个高级职务。⑩立皇子:指宋文帝立其子为太子。⑪泰常七年:即公元422年,北魏明元帝拓跋嗣设立的年份。⑫尚书令:指宋朝的官职,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⑬中书侍郎:指宋朝的官职,负责起草皇帝诏令。⑭太武:即拓跋焘,北魏的第三位皇帝。⑮太延五年:即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进行军事行动的年份。⑯太液池:位于洛阳附近的皇家园林,是古代帝王休闲娱乐的地方之一。⑰太宰、阳平王杜超:南宋初期的重要官员,曾担任枢密使等重要官职。⑱左将军范晔:南宋时期的历史学者、文学家。⑲皇子建平王:即宋文帝的儿子刘邵,宋孝武帝刘骏的弟弟。⑳三月:指农历三月。㉑甲辰:指农历四月。⒃庚寅:指农历五月。⑰司空长孙道生:南宋末期的宰相,因其政治才能而被后世传颂。⑱乙未:指农历六月十五日。⑲丁酉:指农历七月十六日。⑳辛丑:指农历九月二十一日。㉑壬午:指农历九月二十五日。㉒己丑:指农历十月初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