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课民稼穑,使无牛者借人牛以耕种,而为之芸田以偿之,凡耕种二十二亩而芸七亩,大略以是为率。使民各标姓名于田首,以知其勤惰,禁饮酒游戏者。于是垦田大增。
戊申,魏主诏:“王、公以下至庶人,有私养沙门、巫觋于家者,皆遣诣官曹;过二月十五日不出,沙门、巫觋死,主人门诛。”庚戌,又诏:“王、公、卿、大夫之子皆诣太学,其百工、商贾之子,当各习父兄之业,毋得私立学校;违者,师死,主人门诛。”
二月,辛未,魏中山王辰、内都坐大官薛辨、尚书奚眷等八将坐击柔然后期,斩于都南。
初,魏尚书令刘絜,久典机要,恃宠自专,魏主心恶之。及将袭柔然,絜谏曰:“蠕蠕迁徙无常,前者出师,劳而无功;不如广农积谷以待其来。”崔浩固劝魏主行,魏主从之。絜耻其言不用,欲败魏师;魏主与诸将期会鹿浑谷,絜矫诏易其期。帝至鹿浑谷,欲击柔然,絜谏止之,使待诸将。帝留鹿浑谷六日,诸将不至,柔然遂远遁,追之不及。军还,经漠中,粮尽,士卒多死。絜阴使人惊魏军,劝帝委军轻还,帝不从。絜以军出无功,请治崔浩之罪。帝曰:“诸将失期,遇贼不击,浩何罪也!”浩以絜矫诏事白帝,帝至五原,收絜,囚之。帝之北行也,絜私谓所亲曰:“若车驾不返,吾当立乐平王。”絜闻尚书右丞张嵩家有图谶,问曰:“刘氏应王,继国家后,吾有姓名否?嵩曰:“有姓无名。”帝闻之,命有司穷冶,索嵩家,得谶书。事连南康公锹邻,絜、嵩、邻皆夷三族,死者百馀人。絜在势要,好作威福,诸将破敌,所得财物皆与分之。既死,籍其家,财巨万。帝每言之,则切齿。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四 · 宋纪六
太子课民稼穑
太子拓跋焘(宋文帝)教导百姓农耕,对于没有牛的农民,他允许他们借用别人的牛来耕种,同时为他们提供补偿。根据规定,每耕种22亩地需要耕种7亩地。为了鼓励大家努力工作,他还在农田的首部标上每个人的姓名,以便了解他们的勤劳程度,并禁止饮酒和游戏的行为。这一系列措施使得垦田面积大幅增加。
魏主诏令改革农业制度
王公以下至庶人私养沙门、巫觋:魏主拓跋嗣下令,禁止王公以下至平民家中私自供养沙门或巫觋,违者将被遣送至官府。这一诏令旨在打击宗教迷信,净化社会风气。
王、公、卿、大夫之子入太学:所有王公、大臣、官员及其子女都必须前往太学学习,不得擅自设立自己的学校。这是为了确保教育公平,防止世家大族垄断教育资源。
禁止私酒及赌博:诏令还禁止私酿酒和赌博行为,违者主人门诛,体现了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严禁私学:魏主还强调,禁止私人办学,违者师死,主人门诛。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的严格控制和重视。
禁止私养沙门、巫觋:诏令中特别提到了禁止私养沙门和巫觋,以减少宗教迷信对社会的影响,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
魏主与诸将的决策会议
在一次重要的决策会议上,魏主拓跋嗣召集了八位将军,他们被指控在柔然战争中表现不佳,被处决。这一决策反映了北魏政权对战争结果的严厉惩罚,以及对将领的忠诚度和作战能力的重视。
魏主的军令变更
改变击柔然的日期:魏主命令更改原定的军事行动日期,这可能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改变军粮供给方式:魏主可能考虑了军队后勤供应的实际情况,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调整军队组成:通过此次变动,魏主或许在重新评估军队的整体实力和作战策略。
帝与群臣的商议
帝与群臣商议鹿浑谷之会:帝在鹿浑谷召开会议,与群臣商讨战事,表明了皇帝对军事指挥权的掌控以及与将领们的紧密合作。
帝欲击柔然:帝决定亲自率军攻击柔然,显示了其决心和领导能力。
通过对这段历史事件的分析,可以看出宋文帝拓跋焘(宋文帝)在治理国家和处理政务方面的多面性和深远影响。他的政策和决策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也对后世产生了长远的影响。从鼓励农业生产到加强军事纪律,再到整顿教育系统,每一项决策都显示出他作为一国之君的智慧和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