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日,魏主复畋于山北,获麋鹿数千头。诏尚书发牛车五百乘以运之。诏使已去,魏主谓左右曰:“笔公必不与我,汝辈不如自以马运之。”遂还。行百馀里,得弼表曰:“今秋谷悬黄,麻菽布野,猪鹿窃食;鸟雁侵费,风雨所耗,朝夕三倍。乞赐矜缓,使得收载。”帝曰:“果如吾言,笔公可谓社稷之臣矣!”
魏主使员外散骑常侍高济来聘。
戊辰,以荆州刺史衡阳王义季为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衮州刺史,以南谯王义宣为荆州刺史。初,帝以义宣不才,故不用;会稽公主屡以为言,帝不得已用之。先赐中诏敕之曰:“师护以在西久,比表求还,今欲听许,以汝代之。师护虽无殊绩,洁己节用,通怀期物,不恣群下,声著西土,为士庶所安,论者乃未议迁之。今之回换,更为汝与师护年时一辈,欲各试其能。汝往,脱有一事减之者,既于西夏交有巨碍,迁代之讥,必归责于吾矣。此事亦易勉耳,无为使人复生评论也!”义宣至镇,勤自课厉,事亦修理。
【解析】
- 资治通鉴: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
- 诏:帝王的诏令。
- 尚书:古代官名,掌管国家行政事务。
- 牛车:古时用牛拉的车。
- 弼:人名。
【译文】
有一天,北魏国主在山北打猎,捕获了数千头麋鹿和野兔。他命令尚书调来五百辆牛车载运这些猎物。魏主的使者已离开,他对左右的人说:“裴笔公肯定不会与我合作,你们不如自己用马匹运载这些东西。”于是他们又返回了。走了一百多里后,裴弼送来了一封奏表说:“今年秋季谷物悬垂于树梢之上,麻菽遍地生长,猪鹿偷吃;鸟雁侵扰花费,风雨所耗,每天增长三倍。请求赐给我们一些恩典,让我们得以收存它们。”文帝说:“果然像我说的,裴笔公可算是国家的栋梁之臣了!”
北魏国主派员外散骑常侍高济前来进贡。
戊辰,任荆州刺史衡阳王元义季为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衮州刺史,任命南谯王元义宣为荆州刺史。当初,文帝认为元义宣没有才能,所以没有任用他;会稽公主多次劝文帝任用元义宣,文帝不得已才任命他。先赐给中诏敕书对他说:“师护在西边任职很久,现在呈上表请回朝,我想允许他的请求,让你代替他。师护虽然没有特别显著的功绩,但洁身自好,节约开支,待人通达有情,不纵容下属,声威在西部地区被普遍称赞,被士人和民众所安定,评论者还未能议论迁职之事。如今你前去,如果有任何一件事做得差一点,那么在西土将会有很大的障碍,迁换之议,一定会归咎于我。这件事情很容易做到,不要让人再生出评论来!”元义宣到镇上任以后,勤奋地自我约束勉励自己,办事也很得力。
【赏析】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它是由北宋时期的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包括十六纪,即周纪、秦纪、汉纪、魏纪、晋纪、宋纪、齐纪、梁纪、陈纪、隋纪、唐纪、后周纪、宋齐梁陈隋五代纪和本纪共二十篇。另有“世家”五卷,“列传”七十卷及“别录”、“考异”等三十篇附在书末。该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系统地叙述了从战国至五代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
本词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宋纪六》。作者通过记述一个历史小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情况。
魏主:指北魏国的皇帝拓跋焘(拓跋焘是北魏的第三位皇帝),姓拓跋,名嗣宏。字文明,道武帝拓跋珪的曾孙。登位前后曾先后对柔然、高车等族发动大规模战争,使北方各族纷纷降服,统一了北方。公元430~439年在位。
【参考译文】
有一天,北魏国主在山北打猎,捕获了数千头麋鹿和野兔。他命令尚书调来五百辆牛车装载这些猎物。魏主的使者已离开,他对左右的人说:“裴笔公肯定不会与我合作,你们不如自己用马匹运输这些东西。”于是他们又返回了。行走了一百多里以后,裴弼送来了一封奏表说:“今年秋季谷物悬垂于树梢之上,麻菽遍地生长,猪鹿偷吃;鸟雁侵扰花费,风雨所耗,每天增长三倍。请求赐给我们一些恩典,让我们得以收存它们。”文帝说:“果然像我说的,裴笔公可算是国家的栋梁之臣了!”
北魏国主派员外散骑常侍高济前来进贡。
任荆州刺史衡阳王元义季为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任命南谯王元义宣为荆州刺史。当初,文帝认为元义宣没有才能,所以没有任用他;会稽公主多次劝文帝任用元义宣,文帝不得已才任命他。先赐给中诏敕书对他说:“师护在西边任职很久,现在呈上表请回朝,我想允许他的请求,让你代替他。师护虽然没有特别显著的功绩,但洁身自好,节约开支,待人通达有情,不纵容下属,声威在西部地区被普遍称赞,被士人和民众所安定,评论者还未能议论迁职之事。如今你前去,如果有任何一件事做得差一点,那么在西土将会有很大的障碍,迁换之议,一定会归咎于我。这件事情很容易做到,不要让人再生出评论来!”元义宣到镇上任以后,勤奋地自我约束勉励自己,办事也很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