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文皇帝中之中元嘉二十二年(乙酉,公元四四五年)
春,正月,辛卯朔,始行新历。初,汉京房以十二律中吕上生黄钟,不满九寸,更演为六十律。钱乐之复演为三百六十律,日当一管。何承天立议,以为上下相生,三分损益其一,盖古人简易之法,犹如古历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而京房不悟,谬为六十。乃更设新率,林钟长六寸一厘,则从中吕还得黄钟,十二旋宫,声韵无失。
壬辰,以武陵王骏为雍州刺史。帝欲经略关、河,故以骏镇襄阳。
魏主使散骑常侍宋愔来聘。
二月,魏主如上党,西至吐京,讨徙叛胡,出配郡县。
甲戌,立皇祎为东海王,昶为义阳王。
三月,庚申,魏主还宫。
魏诏:“诸疑狱皆付中书,以经义量决。”
夏,四月,庚戌,魏主遣征西大将军高凉王那等,击吐谷浑王慕利延于白兰,秦州刺史代人封敕文、安远将军乙乌头击慕利延兄子什归于枹罕。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宋纪六
春季,正月,辛卯朔,始行新历。初,汉京房以十二律中吕上生黄钟,不满九寸,更演为六十律。钱乐之复演为三百六十律,日当一管。何承天立议,以为上下相生,三分损益其一,盖古人简易之法,犹如古历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而京房不悟,谬为六十。乃更设新率,林钟长六寸一厘,则从中吕还得黄钟,十二旋宫,声韵无失。
壬辰,以武陵王骏为雍州刺史。帝欲经略关、河,故以骏镇襄阳。
魏主使散骑常侍宋愔来聘。
二月,魏主如上党,西至吐京,讨徙叛胡,出配郡县。
甲戌,立皇祎为东海王,昶为义阳王。
三月,庚申,魏主还宫。
魏诏:“诸疑狱皆付中书,以经义量决。”
夏,四月,庚戌,魏主遣征西大将军高凉王那等,击吐谷浑王慕利延于白兰,秦州刺史代人封敕文、安远将军乙乌头击慕利延兄子什归于枹罕。
【注释】:
(1)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 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2) 宋纪:指宋代帝王的年号纪事。
(3) 元嘉十九年(壬午,公元442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第三十四年,农历正月初七。
(4) 甲申:干支纪日中属于“大驿马”的一种。
(5) 应侯:范睢,战国时魏国人。范雎因受诬枉被魏昭王驱逐。后来他投奔秦国,受到重用,成为秦相。
(6) 蔡泽:春秋末期政治家、辩者。曾游说秦王应侯范雎,劝其杀商鞅。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7) 秦州道场:即道教神坛,位于陕西咸阳市渭城区。
(8) 义熙十二年(壬午,公元412年):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
(9) 四库全书: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由清朝乾隆年间开始编撰,直到1772年完成,共抄写了三易其稿才最终刊刻问世。
(10) 商君:商鞅,战国时期秦国的政治家。
(11) 吴起: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
(12) 大夫种:越王勾践手下的谋士文种。
(13) 商君、吴起、大夫种: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良将或智者谋士,他们的故事广为流传,成为了后世敬仰的对象。
(14) 义之至:意谓忠贞之情达到了极致。
(15) 闳夭、周公:均指古代圣明君主,他们的政治才能和品德修养被后人广泛称颂。
(16) “然则君之主厚旧故,不倍功臣”一句:意为你重视老臣,不背叛功臣。这里的“主”指君主,“厚”指重视。旧故指老臣,不倍指不背叛,有功指功臣,功臣是指那些有功绩的人。
(17) 孝公、楚王、越王:分别指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君秦孝公、楚国的国君楚怀王和越国的国君勾践。他们都在各自的国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8) 可愿:值得期待。
(19) 闳夭、周公:都是古代圣明的君主,他们的治理之道和品德修养被后世广泛传颂。
(20) 孝公、楚王、越王:分别指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君秦孝公、楚国的国君楚怀王和越国的国君勾践。他们都在各自的国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1) 可愿:值得期待。
(22) 闳夭、周公: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贤臣,他们的治理之道和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
(23) 孝公、楚王、越王:分别指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君秦孝公、楚国的国君楚怀王和越国的国君勾惶。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24) 可愿:值得期待。
(25) 闳夭、周公、孝公、楚王、楚王:分别指的是古代的圣人,他们的治国之道和品德事迹被世人所传颂。
(26) 孝公、楚王、越王:分别指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君秦孝公、楚国的国君楚怀王和越国的国君越勾践。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杰出人物。
(27) 可愿:值得期待。
(28) 闳夭、周公: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他们的政治才能和道德品质被后世广为称颂。
译文与赏析:《资治通鉴》记载了南北朝时期北魏与宋朝之间发生的诸多事件。其中涉及了北魏皇帝拓跋焘与宋朝皇帝刘义隆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这些事件的描述,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政治氛围、文化背景以及历史变迁。同时,通过对事件的深入剖析,能够进一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理念。例如,北魏派遣散骑常侍宋愔前来访问,这不仅体现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还反映了当时国际交流的重要性;而宋文帝刘义隆派遣武陵王刘骏镇守襄阳,则是为了加强对关中的控制并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关键人物及其政治活动,如魏主派遣征西大将军高凉王那等攻击吐谷浑王慕利延于白兰的军事行动。同时,宋文帝刘义隆任命皇祎为东海王,昶为义阳王,这一举措可能反映了他对家族成员的信任以及对维护国家稳定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