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子野论曰:善乎太祖之训也!夫侈兴于有馀,俭生于不足。欲其隐约,莫若贫贱。习其险限,利以任使;达其情伪,易以躬临。太祖若能率此训也,难其志操,卑其礼秩,教成德立,然后授以政事,则无怠无荒,可播之于九服矣。
高祖思固本枝,崇树襁褓;后世遵守,迭据方岳。及乎泰始之初,升明之季,绝咽于衾衽者动数十人。国之存亡,既不是系,早肆民上,非善诲也。
魏民间讹言“灭魏者吴”,卢水胡盖吴聚众反于杏城,诸种胡争应之,有众十馀万,遣其党赵绾来上表自归。冬,十月,戊子,长安镇副将拓跋纥帅众讨吴,纥败死。吴众愈盛,民皆渡渭,奔南山。魏主发高平敕勒骑赴长安,命将军叔孙拔领摄并、秦、雍三州兵屯渭北。
十一月,魏发冀州民造浮桥于碻磝津。
”`
译文:
宋文帝的训诫是:“奢侈之风往往兴起于富余,节俭之志生于贫穷不足。希望他能够保持谦逊低调,不如在贫穷时保持低调。”宋文帝提醒人们,要熟悉困难和危险的处境,利用这些机会来培养自己的才能;了解他人的真实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宋文帝还提到,如果能以这样的方式教导国家,那么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懈怠或荒废,国家的治理就能广泛传播到全国。
诗词注释:
- 裴子野:北宋文学家,历史学家,曾为《北史》作注,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
- 太祖(宋文帝庙号):即宋文帝刘义隆,宋朝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如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等。
- 侈兴于有余,俭生于不足:指奢侈之风往往兴起于富足之处,节俭之志生于贫穷不足。
- 欲其隐约,莫若贫贱:希望国家领导人能够低调谦逊,不如在贫穷时保持低调。
- 习其险艰,利以任使:熟悉困难和危险的处境,利用这些机会来培养自己的才能。
- 达其情伪,易以躬临:了解他人的真实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
- 难其志操,卑其礼秩:如果能够以这样的方式来教导国家,那么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懈怠或荒废。
- 教成德立,然后授以政事:只有先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人才,才能真正有效地治理国家。
- 无怠无荒,可播之于九服:国家能够没有懈怠和疏漏,从而广泛传播其政治理念和治国策略。
赏析:
这段文献反映了宋文帝刘义隆对于国家治理和领导风格的独特见解。他强调了领导者应该保持谦逊低调,通过了解民众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有效的管理,并且强调教育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这种思想对于后世的君主治理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