晔与沈演之并为帝所知,晔先至,必待演之俱入,演之先至,尝独被引,晔以此为怨。晔累经义康府佐,中间获罪于义康。谢综及父述,皆为义康所厚,综弟约聚义康女。综为义康记室参军,自豫章还,申义康意于晔,求解晚隙,复敦往好。大将军府史仲承祖,有宠于义康,闻熙先有谋,密相结纳。丹阳尹徐湛之,素为义康所爱,承祖因此结事湛之,告以密计。道人法略、尼法静,皆感义康旧恩,并与熙先往来。法静妹夫许曜,领队在台,许为内应。法静之豫章,熙先付以笺书,陈说图谶。于是密相署置,及素所不善者,并入死目。熙先又使弟休先作檄文,称:“贼臣赵伯符肆兵犯跸,祸流储宰。湛之、晔等投命奋戈,即日斩伯符首及其党与。今遣护军将军臧质奉玺绶迎彭城王正位辰极。”熙先以为举大事宜须以义康之旨谕众,晔又诈作义康与湛之书,令诛君侧之恶,宣示同党。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四 · 宋纪六
晔与沈演之并为帝所知,晔先至,必待演之俱入,演之先至,尝独被引,晔以此为怨。
【译文】:
谢晦和沈演之都是皇帝所熟知的人,谢晦首先到达,一定等待沈演一同进入,沈演之先到,曾经单独被引见,谢晦因此产生怨恨。谢晦多次担任义康的府佐,中间得罪了义康。
【注释】:
- 资治通鉴:古代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
- 卷一百二十四:指的是《资治通鉴》中的第124卷。
- 宋纪六:指的是宋朝第六位皇帝,即宋文帝刘义隆。
- 晔:谢晦的字。
- 为帝所知:指谢晦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信任。
- 必待演之俱入:指谢晦必须等待沈演之一起进入皇宫。
- 独被引:单独被引入宫中,可能是指受到特别的照顾或重视。
- 以此怨:因此产生了怨恨。
- 累经义康府佐:多次担任过义康的府佐,即地方官员。
- 获罪于义康:得罪了义康。
- 综及父述:指的是谢综和他的父亲谢述。
- 皆为义康所厚:都被义康看重和厚待。
- 约聚义康女:指沈约聚集了义康的女儿们。
- 综为义康记室参军:谢综曾担任义康的记室参军,是朝廷的官职之一。
- 豫章还:从豫章返回,指回到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
- 申义康意于晔:向谢晦表示对义康的忠诚和尊敬。
- 求解晚隙:寻求和解过去的误会和矛盾。
- 复敦往好:再次强调过去的友好关系。
- 大将军府史仲承祖:大将军府的史官仲承祖,对义康有恩德。
- 感义康旧恩:感激义康过去的恩惠。
- 并与熙先往来:与谢熙先前来来往。
- 法静妹夫许曜:法静的妹妹许曜是领队在台,许为内应。
- 法静之豫章:法静住在豫章,指她居住在建康附近的一个城市。
- 熙先付以笺书:谢熙先交给他书信。
- 陈说图谶:陈述预言和符咒。
- 于是密相署置:于是暗中安排和设置。
- 素所不善者:平时就不喜欢他的人。
- 并入死目:全部列入死刑名单。
- 又使弟休先作檄文:又让弟弟谢休先撰写檄文。
- 称:“贼臣赵伯符肆兵犯跸,祸流储宰。湛之、晔等投命奋戈,即日斩伯符首及其党与。今遣护军将军臧质奉玺绶迎彭城王正位辰极。”:称“贼臣赵伯符擅自发兵侵犯皇上,祸乱传遍储君,沈湛之、谢晦等人放下兵器奋勇作战,立即斩杀赵伯符及其同党,现在派护军将军臧质护送皇印授予彭城王正式登上帝位。”
- 以为举大事宜须以义康之旨谕众:认为这次行动需要按照义康的指示向众人解释。
【赏析】:
这是一篇关于谢晦的诗句,描述了他在与沈演之的斗争中,因为一次书信事件而引发的一系列政治斗争。诗中的谢晦是一个狡猾而又野心勃勃的人物,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出卖朋友甚至背叛君主。这首诗通过对谢晦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人物性格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