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文皇帝中之下元嘉二十七年(庚寅,公元四五零年)
春,正月,乙酉,魏主如洛阳。
沈庆之自冬至春,屡破雍州蛮。因蛮所聚谷以充军食,前后斩首三千级,虏二万八千馀口,降者二万五千馀户。幸诸山大羊蛮凭险筑城,守御甚固。庆之击之,命诸军连营于山中,开门相通,各穿池于营内,朝夕不外汲。顷之,风甚,蛮潜兵夜来烧营。诸军以池水沃火,多出弓弩夹射之,蛮兵散走。蛮所据险固,不可攻,庆之乃置六戍以守之。久之,蛮食尽,稍稍请降;悉迁于建康以为营户。
魏主将入寇。二月,甲午,大猎于梁川。帝闻之,敕淮、泗诸郡:“若魏寇小至,则各坚守;大至,则拔民归寿阳。”边戍侦候不明,辛亥,魏主自将步骑十万奄至。南顿太守郑琨、颍川太守郭道隐并弃城走。

翻译:资治通鉴 · 卷一百二十五 · 宋纪七

译文:太祖文皇帝中之下元嘉二十七年(庚寅,公元440年)
春天,正月,乙酉,北魏国主拓跋焘前往洛阳。
沈庆之自冬至春,连续击败雍州蛮。他利用这些蛮人聚集的粮谷作为军粮,前后斩杀三千级敌人,俘获二万八千多人,投降者二万五千多户。他幸运地遇到诸山大羊蛮凭借险要地形筑城,守御非常稳固。沈庆之攻击他们,命令各军在山中连营,打开营门相通,并在营内凿水池,每天不取水于外。不久,风势很大,蛮人偷偷派遣军队夜间来烧营。各军用池塘里的水浇火,射出大量弓箭进行夹攻,蛮兵败退。蛮人所据之地险要坚固,无法攻克,沈庆之于是设置六个戍所进行防守。时间一久,蛮人粮食耗尽,逐渐请求投降;全部被迁至建康充当军户。
魏主将入侵我国。二月,甲午,他在梁川大规模打猎。宋文帝得知此事后,敕令淮、泗诸郡:“如果北魏军队小股入侵,你们就各自坚守;如果是大部队来袭,就将百姓撤到寿阳。”由于边境哨所侦察不清,辛亥,北魏主亲自率领步兵与骑兵十万大军突然来袭。南顿太守郑琨、颍川太守郭道隐同时弃城而逃。

注释: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五卷 宋纪七 太祖文皇帝中之下元嘉二十四年(丁亥,447) 宋纪七 宋文帝元嘉二十四年(丁亥,公元447年)
南朝宋纪七 〔起强圉大渊献(丁亥),尽上章摄提格(庚寅),凡四年。 〕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一百二十五。 起玄黓掩茂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二年(金皇统二年)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北魏国主拓跋焘率领大军入侵我国的紧张局势和宋文帝的反应。诗中详细描述了沈庆之如何利用蛮人的粮食供应为我军提供补给,同时巧妙设伏击,最终使北魏军陷入困境。诗末还描绘了宋文帝对边境情况的密切关注以及他对北魏入侵的准备和应对。整体来看,诗歌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人物对话,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对于和平稳定的深切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