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还,上召太子劭及群臣议之。众并谓宜许,江湛曰:“戎狄无亲,许之无益。”劭怒,谓湛曰:“今三王在厄,讵宜苟执异议!”声色甚厉。坐散,俱出,劭使班剑及左右排湛,湛几至僵仆。
劭又言于上曰:“北伐败辱,数州沦破,独有斩江湛、徐湛之可以谢天下。”上曰:“北伐自是我意,江、徐但不异耳。”由是太子与江、徐不平,魏亦竟不成婚。

诗句解析:

  1.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五·宋纪七 - 这句表明了时间背景,指的是《资治通鉴》中的某一卷,内容关于宋朝第七个皇帝的记录。
  2. 奇还 - 这可能指某个人或事返回或归来。
  3. 上召太子劭及群臣议之 - 上是指皇帝,召太子劭及群臣讨论事情。这里提到“群臣”和“太子”,说明这是涉及国家大事的决策场合。
  4. 众并谓宜许 - “众并”表示很多人,“谓宜许”是他们认为应该同意的意思。
  5. 江湛曰:“戎狄无亲,许之无益。” - 江湛在这里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对于戎狄(这里指北方少数民族)不应过于亲近,因为这样做对他们并无益处。
  6. 劭怒,谓湛曰:“今三王在厄,讵宜苟执异议!”声色甚厉。坐散,俱出,劭使班剑及左右排湛,湛几至僵仆 - 劭即太子刘劭对江湛的反应。他很生气,斥责江湛说现在有三个国家的君主处在困境之中,你怎么能轻易地坚持不同意见?声音很大很严厉。然后他们一起离开,刘劭命令他的卫兵用剑和手下的人推搡江湛,江湛几乎跌倒。
  7. 劭又言于上曰:“北伐败辱,数州沦破,独有斩江湛、徐湛之可以谢天下。” - 这是刘劭再次向皇帝提出建议,他认为北伐失败耻辱,许多州被破坏,只有杀掉江湛和徐湛之才能平息天下人的不满。
  8. 上曰:“北伐自是我意,江、徐但不异耳。” - 皇帝的回答是他同意刘劭的意见。江湛和徐湛之只是意见不一样而已。
  9. 由是太子与江、徐不平,魏亦竟不成婚 - 最后,由于这次争论,太子刘劭和江湛、徐湛之的关系变得紧张,而北魏最终没有同意他们的婚事,导致两人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化。

译文: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五·宋纪七
刘劭从外地归来,皇上召见太子刘劭和群臣商议此事。群臣都认为应该答应刘劭的要求,江湛却说:“戎狄没有亲情,答应了他们也没有好处。”刘劭大怒,斥责江湛说:“现在三个国家的君主都处在困境之中,你怎么能轻易地坚持不同意见!我的声音非常严厉。”他们坐在一起后分开了,刘劭让卫兵用剑和手下的人推搡江湛,江湛几乎跌倒。
刘劭又对皇上说:“北伐失败耻辱,几个州都被破坏了,只有杀了江湛、徐湛之一方才可以平息天下人的不满。”皇上说:“北伐是我的主意,江湛、徐湛之只是意见不同而已。”因此,太子刘劭和江湛、徐湛之的关系变得紧张,而北魏最终没有答应他们的婚事,导致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恶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