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吏部尚书蔡兴宗为左仆射,侍中褚渊为吏部尚书。
丁卯,吴喜至钱唐,孔璪、王昙生奔浙东。喜遣强弩将军任农夫等引兵向黄山浦;东军据岸结寨,农夫等击破之。喜自柳浦渡,取西陵,击斩庚业。会稽人大惧,将士多奔亡,孔凯不能制。戊寅,上虞令王晏起兵攻郡,凯逃奔嵴山;车骑从事中郎张绥封府库以待吴喜。己卯,王晏入城,杀绥,执寻阳王子房于别署。纵兵大掠,府库皆空;获孔璪,杀之。庚辰,嵴山民缚孔凯送晏,晏谓之曰:“此事孔璪所为,无预卿事,可作首辞,当相为申上。”凯曰:“江东处分,莫不由身;委罪求活,便是君辈行意耳。”晏乃斩之。顾琛、王昙生、袁标等诣吴喜归罪,喜皆宥之。东军主凡七十六人,于陈斩十七人,其馀皆原宥。
薛索儿攻申阐,久不下;使申令孙入睢陵说阐,阐出降,索儿并令孙杀之。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一 · 宋纪十三
【解析】
- 背景概述:
- 东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公元462年,东晋朝廷在建康(今南京)举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宴会,邀请了当时的达官贵人和各地诸侯。
- 同时,南方的孙恩和卢循起义军也在此时开始活跃,给江南地区带来了极大的动荡。
- 诗作原文: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一·宋纪十三
- 丁卯,吴喜至钱唐,孔璪、王昙生奔浙东。喜遣强弩将军任农夫等引兵向黄山浦;东军据岸结寨,农夫等击破之。喜自柳浦渡,取西陵,击斩庚业。会稽人大惧,将士多奔亡,孔凯不能制。戊寅,上虞令王晏起兵攻郡,凯逃奔嵴山;车骑从事中郎张绥封府库以待吴喜。己卯,王晏入城,杀绥,执寻阳王子房于别署。纵兵大掠,府库皆空;获孔璪,杀之。庚辰,嵴山民缚孔凯送晏,晏谓之曰:“此事孔璪所为,无预卿事,可作首辞,当相为申上。”凯曰:“江东处分,莫不由身;委罪求活,便是君辈行意耳。”晏乃斩之。顾琛、王昙生、袁标等诣吴喜归罪,喜皆宥之。东军主凡七十六人,于陈斩十七人,其馀皆原宥。
- 译文与注释:
- 丁卯日,吴喜抵达钱唐,孔璪和王昙生逃到浙东。吴喜派遣强弩将军任农夫等人带领军队前往黄山浦;东军的部队占据岸壁扎营,农夫等人击溃了他们。吴喜从柳浦渡口渡河,占领西陵,并斩杀庚业。会稽人十分恐慌,将士们大多逃亡,孔凯无法控制他们。戊寅日,上虞县令王晏发动叛乱攻打郡城,孔凯逃往嵴山;车骑从事中郎张绥封锁仓库以等待吴喜。己卯日,王晏进城,杀死绥,捉拿寻阳王王子房在别的地方。他放纵士兵大肆抢掠,仓库都空了;捕获了孔璪,将他杀死。庚辰日,嵴山百姓捆绑孔凯送到王晏那里,王晏对他说道:“这是孔璪所做的事,和你无关,你可以作为首犯的供词,我也会为你申诉上报。”孔凯说:“江东的事情处置,没有不取决于自己;把责任推给他人求得生存,这就是你们的行径罢了。”王晏于是将他斩首。顾琛、王昙生、袁标等人向吴喜归罪,吴喜都宽恕了他们。东军的主将一共有七十六人,在阵前斩杀十七人,其余的人全部赦免。
- 事件分析:
- 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是东晋末年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导致了地方势力的崛起和叛乱的发生。吴喜的行动反映了他对局势的掌握和对叛军的压制能力。而顾琛、王昙生等人的行为则展示了他们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国家的态度。最终,东晋朝廷通过宽恕和镇压来恢复稳定,但也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
- 影响与评价:
- 这一事件对东晋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速了东晋的衰落过程。同时,它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以及人们对于权力、忠诚和背叛的不同看法和态度。
《资治通鉴》是一部记录了中国古代历史变迁的重要史书,通过对这一事件的详细描述和分析,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还能够深入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历史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