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武都王杨元和治白水,微弱不能自立,弃国奔魏。元和从弟僧嗣复自立,屯葭芦。费欣寿至巴东,巴东人任叔儿据白帝,自号辅国将军,击欣寿,斩之,叔儿遂阻守三峡。萧惠开复遣治中程法度将兵三千出梁州,杨僧嗣帅群氐断其道,间使以闻。秋,七月,丁酉,以僧嗣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
诸军与袁顗相拒于浓湖,久未决。龙骧将军张兴世建议曰:“贼据上流,兵强地胜。我虽持之有馀,而制之不足。若以奇兵数千潜出其上,因险而壁,见利而动,使其首尾周遑,进退疑阻,中流既梗,粮运自艰,此制贼之奇也。钱溪江岸最狭,去大军不远,下临洄洑,船下必来泊岸,又有横浦可以藏船,千人守险,万人不能过。冲要之地,莫出于此。”沈攸之、吴喜并赞其策。会庞孟虬引兵来助殷琰,刘勔遣使求援甚急,建安王休仁欲遣兴世救之。沈攸之曰:“孟虬蚁聚,必无能为,遣别将马步数千,足以相制。兴世之行,是安危大机。必不可辍。”乃遣段佛荣将兵救勔,而选战士七千、轻舸二百配兴世。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三十一 · 宋纪十三
- 译文:
当初,武都王杨元和在白水治理政事,势力微弱不能自立,于是逃离国都投奔魏国。杨元和的堂弟杨僧嗣又重新自立为武都王,驻扎在葭芦。费欣寿抵达巴东,巴东人任叔儿占据白帝城,自号辅国将军,攻击费欣寿并将他斩杀,任叔儿随后阻断了三峡地区的通道。萧惠开再次派遣治中程法度率领三千士兵从梁州出发,杨僧嗣带领各氐族人切断了他的道路,并派使者向朝廷报告此事。秋季,七月丁酉,朝廷任命杨僧嗣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
各军与袁顗在浓湖相持不下,长时间未能决定胜负。龙骧将军张兴世建议说:“敌人占据上游,兵强地胜。我们虽然控制他们有余,但制约他们不足。如果用几千名奇兵偷偷地从上流出击,利用险要地形修筑壁垒,发现有利可图就出动,使他们首尾两难,进退迟疑,中流既然受阻,粮运自然困难。这是制约敌人的奇策。钱溪江岸最狭窄,离大军不远,下临洄洑,船只必然会靠岸停泊,又有横浦可以隐藏船只,千人守卫险要地带,万人难以通过。这是冲要之地,没有比这更好的了。”沈攸之、吴喜都赞同他的策略。恰逢庞孟虬率军前来援助殷琰,刘勔遣使求援非常迫切,建安王休仁想要派遣张兴世前去救援。沈攸之说:“庞孟虬只是蚂蚁聚集在一起,必定没有什么作为,派遣其他将领马步数千人足以制约他们。张兴世此行是关系到安危的关键,一定不可以中断。”于是他派段佛荣率兵前往救援刘勔,而挑选战士七千名、轻舸二百艘配备给张兴世。
- 注释:
- 资治通鉴:一部古代中国历史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上古到五代十国的史事。
- 卷一百三十一:指《资治通鉴》中的某一卷。
- 宋纪十三:指《资治通鉴》中的“宋纪”中第十三卷。
- 武都王:杨元和被封为武都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名封号。
- 白水:地名,可能指的是今陕西白水县一带。
- 弃国奔魏:放弃自己的国家,逃到魏国。
- 僧嗣复自立:杨僧嗣再次自立为王。
- 屯葭芦:驻扎在葭芦。
- 费欣寿:可能是当地官员或将领的名字。
- 巴东:地名,可能在今四川东部一带。
- 任叔儿据白帝:任叔儿占据白帝城。
- 辅国将军:官职名称,负责辅佐国家大事的将军。
- 萧惠开:人物名字,可能是当时的地方官员或将领。
- 程法度:人物名字,可能是当时的官员或将领。
- 浓湖:地名,可能是今天的某个湖泊。
- 龙骧将军:官名,负责指挥骑兵的高级将领。
- 袁顗:人物名字,可能是当时的地方官员或将领。
- 会庞孟虬引兵来助殷琰:正当此时,庞孟虬率兵前来帮助殷琰。
- 刘勔:人物名字,可能是当时的地方官员或将领。
- 建安王休仁:人物名字,可能是当时的地方官员或将领。
- 必不可辍:表示必须坚持执行命令,不可中断。
- 段佛荣:人物名字,可能是当时的将领或士兵。
- 选战士七千:挑选出七千名勇敢的战士。
- 轻舸二百艘:轻快的小船两百艘。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宋时期一段紧张的政治军事斗争。文中详细记载了杨元和、杨僧嗣等人之间的权力争斗以及他们在政治军事上的较量。诗中通过描写双方的军事策略和军事行动来展现他们的实力和决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战争的残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