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南康文简公褚渊卒,世子侍中贲耻其父失节,服除,遂不仕,以爵让其弟蓁,屏居墓下终身。
九月,丁巳,以国哀罢国子学。
氐王杨文弘卒。诸子皆幼,乃以兄子后起为嗣。九月,辛酉,魏以后起为武都王,文弘子集始为白水太守。既而集始自立为王,后起击破之。
魏以荆州巴、氐扰乱,以镇西大将军李崇为荆州刺史。崇,显祖之舅子也。将之镇,敕发陕、秦二州兵送之,崇辞曰:“边人失和,本怨刺史。今奉诏代之,自然安靖;但须一诏而已,不烦发兵自防,使之怀惧也。”魏朝从之。崇遂轻将数十骑驰至上洛,宣诏慰渝,民夷贴然。崇命边戍掠得齐人者悉还之,由是齐人亦还其生口二百许人,二境交和,无复烽燧之警。久之,徙兗州刺史。
兗土旧多劫盗,崇命村置一楼,楼皆悬鼓,盗发之处,乱击之;旁村始闻者,以一击为节,次二,次三,俄顷之间,声布百里;皆发人守险要。由是盗发无不擒获。其后诸州皆效之,自崇始也。

{
"诗句": {
"癸卯": "癸卯,南康文简公褚渊卒,世子侍中贲耻其父失节,服除,遂不仕。",
"九月:": "九月,丁巳,以国哀罢国子学。",
"氐王杨文弘卒:": "氐王杨文弘卒。诸子皆幼,乃以兄子后起为嗣。九月,辛酉,魏以后起为武都王,文弘子集始为白水太守。既而集始自立为王,后起击破之。",
"魏以荆州巴、氐扰乱:": "魏以荆州巴、氐扰乱。",
"李崇:": "魏以后起为武都王,文弘子集始为白水太守。既而集始自立为王,后起击破之。",
"兖土旧多劫盗:": "久之,徙兗州刺史。兖土旧多劫盗,崇命村置一楼,楼皆悬鼓,盗发之处,乱击之;旁村始闻者,以一击为节,次二,次三,俄顷之间,声布百里。",
"齐人亦还其生口二百许人:": "由是齐人亦还其生口二百许人,二境交和,无复烽燧之警。久之,徙兖州刺史。"
},
"译文": "癸卯,南康文简公褚渊去世,世子褚贲羞愧他的父亲没有守节,服丧期满,于是不再做官,将爵位让给他的弟弟褚蓁,隐居在墓下一辈子。九月,丁巳,因为国家哀伤而取消国子学校。氐王杨文弘去世。他的几个儿子都年幼,便任命哥哥的儿子杨后起为继承人。九月,辛酉日,北魏封杨后起为武都王,杨文弘的儿子杨集始为白水太守。不久杨集始自立为王,杨后起击败了他。北魏因荆州的巴、氐叛乱,任命镇西大将军李崇为荆州刺史。李崇,显祖的舅子。他将要前往任所时,皇帝敕令征发陕州、秦州的兵员送行。李崇推辞说:“边境的人怨恨刺史。现在奉诏代替他,自然安定祥和;但只需要一个诏书而已,不烦发兵自防,使他们感到恐惧。”魏国听从了这一提议。李崇就轻装带领数十名骑兵奔驰至上洛县,宣诏慰劳安抚百姓,百姓和夷族欣然接受。李崇命令边防戍所掠夺到的齐人一律归还,从此齐人的俘虏也归还了二百多人。两国边境相安无事,没有再发生烽火报警。很久之后,李崇被调去做兖州刺史。兖州以前常常有劫匪作乱,李崇命令各村设置一层楼,楼上面悬挂战鼓,强盗发动的地方,乱击战鼓;旁边村庄刚听到鼓声的人,以一击鼓作为信号表示警戒,第二击、第三击……顷刻之间,声音传遍百里;人们都起来守卫险要地方。因此盗贼发动的地方就没有不被抓获的。此后各州都效仿这个办法,从李崇开始。",
"注释": "《资治通鉴》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司马光与其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而成。本书记载了从战国至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其中包含丰富的人物事件、历史背景以及政治制度等信息。该文献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赏析": [
{
"内容": "此诗反映了褚贲对父亲的悲痛与不满情绪,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褚贲的父亲褚渊因未能坚守节义而被贬职,这让褚贲感到羞耻并决心不再从政。褚贲的行为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争议,但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家族荣誉的坚守以及对父亲不幸遭遇的深深哀思。",
"情感": "悲伤、愤怒"
},
{
"内容": "此诗描绘了北魏将领李崇治理荆州的场景,展示了他在平定叛乱、稳定边疆方面的杰出才能。李崇在任内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如设立警备楼、整顿治安等,使得荆州地区恢复了和平稳定的局面。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当时的危机,也为当地带来了长期稳定。",
"行动": "治理荆州、整顿治安"
},
{
"内容": "此诗通过描述齐朝与北魏之间的外交关系,展现了两国之间的互动及其背后的复杂因素。北魏为了维护边疆的稳定,任命李崇为荆州刺史;而齐朝则因内部叛乱需要外部援助来稳定局势。这种复杂的国际关系反映出当时的政治格局和国家利益的交织。",
"背景": "南北朝时期"
},
{
"内容": "此诗通过描写齐朝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纷争,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混乱局面。褚贲作为褚渊之子,因父亲的原因而被迫放弃官场生涯,转而隐居生活。这种个人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权力和地位的争夺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情打击。",
"社会": "动荡不安"
},
{
"内容": "此诗描述了齐朝因内部矛盾和外部威胁而导致的分裂和战争状态。齐国内部的叛乱被镇压后,又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的军事压力和政治干预。这些事件表明了当时齐国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危机。",
"战争": "内部矛盾、外部威胁"
}
]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