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中书令高闾等更定新律成,凡八百三十二章;门房之诛十有六,大辟二百三十五,杂刑三百七十七。
初,高昌王阚伯周卒,子义成立;是岁,其从兄首归杀义成自立。高车王可至罗杀首归兄弟,以敦煌张明为高昌王。国人杀明,立马儒为王。
太祖高皇帝建元四年(壬戌,公元四八二年)
春,正月,壬戌,诏置学生二百人,以中书令张绪为国子祭酒。
甲戌,魏大赦。
三月,庚申,上召司徒褚渊、尚书左仆射王俭受遗诏辅太子;壬戌,殂于临光殿。太子即位,大赦。
高帝沉深有大量,博学能文。性清俭,主衣中有玉导,上敕中书曰:“留此正是兴长病源!”即命击碎;仍案检有何异物,皆随此例。每曰:“使我治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
乙丑,以褚渊录尚书事,王俭为侍中、尚书令,车骑将军张敬儿开府仪同三司。丁卯,以前将军王奂为尚书左仆射。庚午,以豫章王嶷为太尉。
诗句赏析: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五·齐纪一》是记录了南朝齐的一段历史,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领略到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情感。诗中通过对高昌王阚伯周、门房诛十人以及高车王可至罗杀其兄弟等事件的记载,展现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动荡。同时,诗中的译文与注释也为我们理解诗句提供了帮助。以下是对这首古诗的具体解读:
- 翻译与注释:
- 原文:《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五·齐纪一》记载了南朝齐的一段历史,其中提到“太祖高皇帝建元元年(己未,公元四七九年)”。
- 译文与注释: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通过译文与注释来理解诗句的含义。例如,“门房之诛”中的“门房”指的是负责接待客人的门卫,而“十有六”表示数量之多。这些注释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句的内容。
- 关键词解析:
- 门房:在古代,门房通常负责接待客人,因此这里的“门房”可能涉及到某种权力或地位的象征。门房之诛则暗示着对权力的清洗或镇压。
- 十有六:这个数字在这里可能表示数量众多,也可能指代具体的数字,如门房被杀的人数为十六个。
- 背景介绍:
- 历史背景:南朝齐是一个充满政治斗争和战争的时期。据史料记载,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 人物介绍:诗中提到的高昌王阚伯周、门房和高车王可至罗等人物可能是当时的政治领导人或贵族。他们的命运和行为反映了当时的权力关系和阶级矛盾。
- 情感表达:
- 政治斗争:诗中的描写显示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权力斗争。门房之诛、高车王可至罗杀其兄弟等事件都体现了这一主题。
- 人物命运:通过这些事件,诗人展示了人物的命运变化和内心挣扎。他们可能因为权势而遭受不幸,也可能为了保护自己和家族而进行抗争。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五·齐纪一》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也是对人性、权力和社会矛盾的深刻剖析。通过这首诗及其译文与注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南朝齐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