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壬子,大赦。
甲辰,魏中山宣王王睿卒。睿疾病,太皇太后、魏主累至其家视疾。及卒,赠太宰,立庙于平城南。文士为睿作哀诗及讠耒者百馀人,及葬,自称亲姻、义旧,缞绖哭送者千馀人。魏主以睿子中散大夫袭代睿为尚书令,领吏部曹。
戊午,魏封皇叔简为齐郡王,猛为安丰王。
秋,七月,己未朔,日有食之。
上使后军参军车僧朗使于魏。甲子,僧朗至平城,魏主问曰:“齐辅宋日浅,何故遽登大位?”对曰:“虞、夏登庸,身陟元后,魏、晋匡辅,贻厥子孙,时宜各异耳。”
辛酉,柔然别帅他稽帅众降魏。
杨文弘遣使请降,诏复以为北秦州刺史。先是,杨广香卒,其众半奔文弘,半奔梁州。文弘遣杨后起据白水。上虽授以官爵,而阴敕晋寿太守杨公则使伺便图之。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三十五 · 齐纪一

六月,壬子日,大赦天下。此诏令体现了孝文帝从平城出发至洛阳的途中,由于连日下雨未休止,显示出他治国理念中对民情的关注与体恤。

甲辰日,北魏中山宣王元睿逝世。元睿因病而逝,太皇太后和魏主多次亲至其家慰问病情。在元睿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宰并为其建立了庙宇于平城南,以彰显他对国家的贡献。文士们为他撰写哀悼诗文,参与者超过百人。葬礼时,众多亲戚和朋友身着丧服送葬,场面极为感人。

戊午日,北魏册封皇叔简为齐郡王,猛为安丰王。此举表明了北魏朝廷对两位皇族成员的尊重与提拔,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在当地的影响力。

秋七月己未朔日,发生了日食。这是一次天文现象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天文现象的关注和记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八月,上派遣后军参军车僧朗出使北魏。经过数日行程,到达平城,北魏国主询问南朝为何突然登基,车僧朗回答说:“虞、夏时期登用贤能之人,身登皇位成为元后;魏晋时期匡辅国家,为子孙留下基业。因此,时机各有不同。”此段对话反映了南朝内部的政治斗争及对外交往的策略。

秋九月,柔然部落首领他稽率众投降北魏。这一事件标志着柔然与北魏之间的联盟关系进一步加强,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十月,杨文弘遣使请求降服,朝廷复任其为北秦州刺史。在此之前,杨广香已故,其部众部分投向杨文弘,部分投向梁州。尽管朝廷授官爵位,但暗地中命令晋寿太守杨公则伺机图谋杨文弘。

这段历史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和民族关系的变化,揭示了复杂的政治局势和人物间的利益博弈。通过这些事件的叙述,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格局及其背后的深层动因。

《资治通鉴》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动荡时代的面貌。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深入剖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也能从中汲取到智慧和力量,以应对现代社会的各种挑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