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月,甲申,立皇子子伦为巴陵王。
乙未,魏主如武州山石窟寺。
九月,魏诏,班禄以十月为始,季别受之。旧律,枉法十匹,义赃二十匹,罪死;至是,义赃一匹,枉法无多少,皆死。仍分命使者,纠按守宰之贪者。
秦、益二州刺史恒农李洪之以外戚贵显,为治贪暴,班禄之后,洪之首以赃败。魏主命锁赴平城,集百官亲临数之;犹以其大臣,听在家自裁。自馀守宰坐赃死者四十馀人。受禄者无不跼蹐,赇赂殆绝。然吏民犯它罪者,魏主率宽之,疑罪奏谳多减死徙边,岁以千计。都下决大辟,岁不过五六人,州镇亦简。
久之,淮南王佗奏请依旧断禄,文明太后召群臣议之。中书监高闾以为:“饥寒切身,慈母不能保其子。今给禄,则廉者足以无滥,贪者足以劝慕;不给,则贪者得肆其奸,廉者不能自保。淮南之议,不亦谬乎!”诏从闾议。

译文:

在秋季,七月一日,皇帝正式册封皇子萧子伦为巴陵王。

赏析:
《资治通鉴》是一部记录中国历史的重要著作,由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编撰。本书以年号“建中靖难”为起止,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始,一直记载到后周世宗显德七年(960年)结束,共计1362年的历史。

本书的编纂,旨在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详实记录和分析,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后世进行警示和指导。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宝贵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的窗口。

在本书中,作者司马光通过严谨的史实叙述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资治通鉴》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示。书中所蕴含的智慧和启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资治通鉴》全书包含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这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本书的编撰,展示了古人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视和执着追求,也体现了他们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在《资治通鉴》的编撰过程中,司马光采用了纪传体的编纂方式,以年为单位,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进行记载。这种编纂方式不仅便于读者理解,也使得历史事件的关联性更加清晰明了。同时,本书还注重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分析,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历史事实。这种严谨的史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得《资治通鉴》成为一部优秀的历史著作。

《资治通鉴》是一部集历史研究、文化传承和思想启迪于一体的重要著作。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还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