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作少匠韦兰、兵部员外郎韦芝为其兄坚讼冤,且引太子为言;上益怒。太子惧,表请与妃离婚,乞不以亲废法。丙子,再贬坚江夏别驾,兰、芝皆贬岭南。然上素知太子孝谨,故谴怒不及。李林甫因言坚与李适之等为朋党,后数日,坚长流临封,适之贬宜春太守,太常少卿韦斌贬巴陵太守,嗣薛王琄贬夷陵别驾,睢阳太守裴宽贬安陆别驾,河南尹李齐物贬竟陵太守,凡坚亲党连坐流贬者数十人。斌,安石之子。琄,业之子,坚之甥也。琄母亦令随琄之官。
冬,十月,戊戌,上幸骊山温泉;十一月,乙巳,还宫。
赞善大夫杜有邻,女为太子良娣,良娣之姊为左骁卫兵曹柳勣妻。勣性狂疏,好功名,喜交结豪俊。淄川太守裴敦复荐于北海太守李邕,邕与之定交。勣至京师,与著作郎王曾等为友,皆当时名士也。
这首诗出自《资治通鉴》,由唐代的李林甫撰写。全诗共分为四段,主要描述了唐玄宗与太子李亨之间的政治斗争以及相关的人物事件。
第一段:描述韦兰、韦芝为其兄韦坚讼冤,并引太子李亨为言,唐玄宗对此非常愤怒。这一段主要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局势以及唐玄宗对太子的态度。
第二段:描述太子李亨害怕得罪皇帝,请求与杨贵妃离婚,但请求不被接受。这一段主要描绘了太子李亨的处境以及他与杨贵妃之间复杂的关系。
第三段:描述了李林甫诬陷韦坚等人结党,太子李亨被贬到江夏别驾,韦兰、韦芝都被贬到岭南。这一段主要描绘了李林甫的政治手段以及他对韦坚等人的陷害。
第四段:描述了太子李亨亲党的数十人被连坐流贬,包括太常少卿韦斌、嗣薛王李琄等。这一段主要描绘了太子李亨亲党的遭遇以及他们对李林甫的不满。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唐朝晚期宫廷内部的复杂政治斗争和权力斗争的激烈程度。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理解和个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态度。
译文:
将作少匠韦兰、兵部员外郎韦芝为其兄韦坚讼冤,且引太子李亨为言;上益怒。太子惧,表请与妃离婚,乞不以亲废法。丙子,再贬坚江夏别驾,兰、芝皆贬岭南。然上素知太子孝谨,故谴怒不及。李林甫因言坚与李适之等为朋党,后数日,坚长流临封,适之贬宜春太守,太常少卿韦斌贬巴陵太守,嗣薛王琄贬夷陵别驾,睢阳太守裴宽贬安陆别驾,河南尹李齐物贬竟陵太守,凡坚亲党连坐流贬者数十人。斌,安石之子。琄,业之子,坚之甥也。琄母亦令随琄之官。冬,十月,戊戌,上幸骊山温泉;十一月,乙巳,还宫。赞善大夫杜有邻,女为太子良娣,良娣之姊为左骁卫兵曹柳勣妻。勣性狂疏,好功名,喜交结豪俊。淄川太守裴敦复荐于北海太守李邕,邕与之定交。勣至京师,与著作郎王曾等为友,皆当时名士也。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详细的描述和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唐玄宗时期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诗人通过描绘唐玄宗对太子李亨的愤怒、太子李亨的担忧和无奈,以及李林甫的诬陷和陷害,展示了当时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社会矛盾。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太子李亨亲党的遭遇和对李林甫的不满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状况和人们对正义的追求。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丰富,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注释:
- 资治通鉴: 一部记载中国历史的重要史书。
- 将作少匠: 古代官职之一,负责建筑工作。
- 兵部员外郎: 古代官职之一,负责军事事务。
- 太子李亨: 唐玄宗的儿子,后来成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 妃: 指杨贵妃, 唐玄宗的妻子。
- 李林甫: 唐朝后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以狡猾多端著称。
- 李适之等: 李适之和李琎等人,他们被认为是朋党集团的一部分。
- 彭泽: 地名,位于今江西省境内。
- 骊山温泉: 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附近,是唐朝时期重要的温泉旅游胜地。
- 赞善大夫杜有邻: 唐朝时期的官员,他的妹妹是太子李亨的妃子。
- 良娣: 古代皇宫中的妃妾称号。
- 柳勣: 名字,其妻子被称为良娣之姊,即赞善大夫杜有邻的妹妹的丈夫。
- 淄川太守: 古代官职之一,负责淄川地区的行政管理。
- 李邕: 唐朝时期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北海太守。
- 王曾: 唐朝时期的官员,著作郎。
此诗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描绘了唐代的社会风貌和政治生态。通过对唐玄宗、太子李亨及众多朝臣的描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衰败、权力的斗争以及个人的命运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