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欲使王忠嗣攻吐蕃石堡城,忠嗣上言:“石堡险固,吐蕃举国守之。今顿兵其下,非杀数万人不能克。臣恐所得不如所亡,不如且厉兵秣马,俟其有衅,然后取之。”上意不快。将军董延光自请将兵取石堡城,上命忠嗣分兵助之。忠嗣不得已奉诏,而不尽副延光所欲,延光怨之。
李光弼言于忠嗣曰:“大夫以爱士卒之故,不欲成延光之功,虽迫于制书,实夺其谋也。何以知之?今以数万众授之而不立重赏,士卒安肯为之尽力乎!然此天子意也,彼无功,必归罪于大夫。大夫军府充牣,何爱数万段帛不以杜其谗口乎!”忠嗣曰:“今以数万之众争一城,得之未足以制敌,不得亦无害于国,故忠嗣不欲为之。忠嗣今受责天子,不过以金吾、羽林一将军归宿卫,其次不过黔中上佐;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乎!李将军,子诚爱我矣,然吾志决矣,子勿复言!”光弼曰:“向者恐为大夫之累,故不敢不言。今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及也。”遂趋出。
诗句:
- 上欲使王忠嗣攻吐蕃石堡城,忠嗣上言:“石堡险固,吐蕃举国守之。今顿兵其下,非杀数万人不能克。臣恐所得不如所亡,不如且厉兵秣马,俟其有衅,然后取之。”
- 李光弼言于忠嗣曰:“大夫以爱士卒之故,不欲成延光之功,虽迫于制书,实夺其谋也。何以知之?今以数万众授之而不立重赏,士卒安肯为之尽力乎!然此天子意也,彼无功,必归罪于大夫。大夫军府充牣,何爱数万段帛不以杜其谗口乎!”
- 忠嗣曰:“今以数万之众争一城,得之未足以制敌,不得亦无害于国,故忠嗣不欲为之。忠嗣今受责天子,不过以金吾、羽林一将军归宿卫,其次不过黔中上佐;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乎!李将军,子诚爱我矣,然吾志决矣,子勿复言!”
- 李光弼曰:“向者恐为大夫之累,故不敢不言。今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及也。”遂趋出。
译文:
王忠嗣建议唐玄宗让王忠嗣进攻吐蕃石堡城,但王忠嗣却上奏说石堡城非常坚固,吐蕃举国防守。如果唐玄宗派大军去攻打石堡城,不仅需要杀掉几万人才能取得胜利,而且还会因此造成更多的伤亡。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先训练士兵,等他们准备好了之后再去攻打石堡城才是最好的选择。
李光弼对王忠嗣的建议表示赞同,他认为王忠嗣的做法符合古代将领的智慧和策略。但是王忠嗣并不打算接受这个任务,他认为这样做可能会让自己受到责备。
王忠嗣对李光弼说:“现在让我带领几万人去争夺一个城市,即使得到了这个城市也不能用来对付敌人,得不到也无所谓了。所以我并不愿意去执行这个任务。现在我已经被唐玄宗责怪了,他只给了我一个金吾或者羽林的官职,如果我没有完成任务,我就会被降级甚至被罢免。我怎么能因为几万人的性命而换来一个官职呢?”
李光弼对王忠嗣的话表示赞同,他认为王忠嗣的做法是正确的。但他也认为王忠嗣的决心已经坚定了,所以他也不再多说什么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王忠嗣和李光弼的对话,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策略。王忠嗣虽然不愿意去执行这个任务,但他还是尊重了李光弼的意见。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决心。李光弼则赞赏王忠嗣的做法,认为他的行为符合古代将领的智慧和策略。然而,他也意识到王忠嗣的决心已经坚定,所以他也不再多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