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会昌,始鞫慎矜,以敬忠为证。慎矜皆引服,惟搜谶书不获。林甫危之,使卢铉入长安搜慎矜家,铉袖谶书入暗中,诟而出曰:“逆贼深藏秘记。”至会昌,以示慎矜。慎矜叹曰:“吾不蓄谶书,此何从在吾家哉!吾应死而己。”丁酉,赐慎矜及兄少府少监慎馀、洛阳令慎名自尽;敬忠杖百,妻子皆流岭南;瑄杖六十,流临封,死于会昌。嗣虢王巨虽不预谋,坐与敬忠相识,解官,南宾安置。自馀连坐者数十人。慎名闻敕,神色不变,为书别姊;慎馀合掌指天而缢。
三司按王忠嗣,上曰:“吾儿居深宫,安得与外人通谋,此必妄也。但劾忠嗣沮挠军功。”哥舒翰之入朝也,或劝多赍金帛以救忠嗣。翰曰:“若直道尚存,王公必不冤死;如其将丧,多赂何为!”遂单囊而行。三司奏忠嗣罪当死。翰始遇知于上,力陈忠嗣之冤,且请以己官爵赎忠嗣罪;上起,入禁中,翰叩头随之,言与泪俱。上感寤,己亥,贬忠嗣汉阳太守。
”`
至会昌,始鞫慎矜,以敬忠为证。慎矜皆引服,惟搜谶书不获。林甫危之,使卢铉入长安搜慎矜家,铉袖谶书入暗中,诟而出曰:“逆贼深藏秘记。”至会昌,以示慎矜。慎矜叹曰:“吾不蓄谶书,此何从在吾家哉!吾应死而己。”丁酉,赐慎矜及兄少府少监慎馀、洛阳令慎名自尽;敬忠杖百,妻子皆流岭南;瑄杖六十,流临封,死于会昌。嗣虢王巨虽不预谋,坐与敬忠相识,解官,南宾安置。自馀连坐者数十人。慎名闻敕,神色不变,为书别姊;慎馀合掌指天而缢。
诗句解析:
- “至会昌,始鞫慎矜,以敬忠为证。慎矜皆引服,惟搜谶书不获。”
- 含义:到达会昌后才开始审讯慎矜,以敬忠作为证人。慎矜都招认了罪行,只是未能找到谶书。
- 分析:这句话描述了对慎矜的审讯过程,以及他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的态度。
- “林甫危之,使卢铉入长安搜慎矜家,铉袖谶书入暗中,诟而出曰:“逆贼深藏秘记。”至会昌,以示慎矜。”
- 含义:李林甫害怕这件事暴露,派卢铉进入长安搜查慎矜的家。卢铉将谶书带进暗处,然后骂了出来,说“逆贼深藏秘记”。到了会昌后,将谶书展示给慎矜看。
- 分析:这句话反映了李林甫为了保护慎矜而采取的行动,同时也揭示了谶书的危险性。
- “慎矜叹曰:‘吾不蓄谶书,此何从在吾家哉!吾应死而己。’”
- 含义:慎矜感叹道:“我不收藏谶书,这怎么突然出现在我的家里呢?我应当死了罢了。”
- 分析:这句话表达了慎矜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悔恨,也暗示了谶书的出现与他有关。
- “丁酉,赐慎矜及兄少府少监慎馀、洛阳令慎名自尽;敬忠杖一百,妻子皆流岭南;瑄杖六十,流临封,死于会昌。嗣虢王巨虽不预谋,坐与敬忠相识,解官,南宾安置。”
- 含义:在丁酉这一天,慎矜及其兄少府少监慎馀、洛阳令慎名被赐自杀;敬忠被杖责一百并流放岭南;瑄被杖责六十,流放到临封,死于会昌;嗣虢王巨虽然没有参与阴谋,但因为与敬忠相识而被解除官职,被安置在南宾。
- 分析:这句话总结了慎矜及其家人的下场,以及他们各自受到的惩罚。
- “自馀连坐者数十人。慎名闻敕,神色不变,为书别姊;慎馀合掌指天而缢。”
- 含义:其余被牵连的人有几十人。慎名听到皇帝的命令时神色不变,写了信给姐姐告别;慎馀双手合十指着天空上吊自杀。
- 分析:这句话描述了慎名和慎馀在面对死亡时的从容态度。
- “三司按王忠嗣,上曰:‘吾儿居深宫,安得与外人通谋,此必妄也。但劾忠嗣沮挠军功。’哥舒翰之入朝也,或劝多赍金帛以救忠嗣。翰曰:“若直道尚存,王公必不冤死;如其将丧,多赂何为!”遂单囊而行。”
- 含义:三司审查王忠嗣时,玄宗说:“我的儿子住在深宫里,怎么会与外人勾结,这必定是诬陷!但如果正直的道路还存在的话,王公肯定不会冤死;如果他已经丧失正义,那么多给贿赂有什么用!”于是只携带一只包裹就出发了。哥舒翰入朝时,有人劝他多带金帛来解救王忠嗣。哥舒翰说:“如果正直的道路还存在,王公不会冤死;如果他已经丧失正义,那么多给贿赂有什么用?”于是就只带了一个包裹就出发了。
- 分析:这两个句子描述了王忠嗣被审查的过程以及对哥舒翰的评价。
- “己亥,贬忠嗣汉阳太守。”
- 含义:己亥日,贬王忠嗣为汉阳太守。
- 分析:这句话表明了王忠嗣的最终命运。
诗词赏析:
本句通过描述唐玄宗时期的一段历史事件,展现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状况。通过慎矜的自白和慎馀的自杀,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忠诚与背叛的不同看法。同时,也反映了唐玄宗对于政治斗争的复杂态度和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