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忠既居要地,中外饷遗辐凑,积缣至三千万匹。
上在华清宫,欲夜出游,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谏曰:“宫外即旷野,安可不备不虞!陛下必欲夜游,请归城阙。”上为之引还。
是岁,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击大勃律,至菩萨劳城,前锋屡捷,常清乘胜逐之。斥候府果毅段秀实谏曰:“虏兵羸而屡北,诱我也;请搜左右山林。”常清从之,果获伏兵,遂大破之,受降而还。
中书舍人宋昱知选事,前进士广平刘乃以选法未善,上书于昱,以为:“禹、稷、皋陶同居舜朝,犹曰载采有九德,考绩以九载。近代主司,察言于一幅之判,观行于一揖之间,何古今迟速不侔之甚哉!借使周公、孔子今处铨廷,考其辞华,则不及徐、庾,观其利口,则不若啬夫,何暇论圣贤之事业乎!”
诗句释义: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史书,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卷二百一十六记载的是唐代的纪事。唐纪三十二是指唐代的第32位皇帝,即唐玄宗。国忠,即杨国忠,他是唐代的一个权臣,因为居要地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外饷遗指的是国内外的财物和礼物,辐凑表示这些财物像车辐一样聚集在一起,说明他的财富非常之多。积缣至三千万匹,这里的缣是古代的一种丝织品,三千万匹就是三亿匹,这是对杨国忠财富的具体描述。
{诗句:国忠既居要地,中外饷遗辐凑,积缣至三千万匹。}
解析:这句描述了杨国忠的地位以及他的财富积累,”国忠”指的是杨国忠,他是当时唐朝的权臣。”既居要地”表示他身居高位。”中外饷遗辐凑”形容来自国内外的馈赠和礼物络绎不绝。”积缣至三千万匹”则说明这些礼物的数量非常庞大,达到了三千万匹。
译文:杨国忠的地位非常高,内外的馈送礼物都汇聚到他那里,丝绸累积起来有三千万匹。
注释:国忠-人物名,唐朝权臣;既-已经;居要地-身居高位;中外-国内外;饷遗-馈赠礼物;辐凑-源源不断;积缣-丝绸;至-达到;三千万匹-数量巨大。
{诗句:上在华清宫,欲夜出游,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谏曰:“宫外即旷野,安可不备不虞!陛下必欲夜游,请归城阙。”上为之引还。}
解析:这句描述的是唐玄宗想要夜晚出去游玩,但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劝说皇帝不要这样做,因为宫外是广阔的野外,如果不做好防备的话,就很容易发生意外。唐玄宗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返回了宫中。
译文:唐玄宗在华清宫,打算晚上出去游玩,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劝阻说:“宫殿外面就是空旷的原野,怎么能不防备可能发生的意外呢?如果您一定要晚上出去,那么请您回到宫城中来。”唐玄宗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返回了宫中。
注释:上-皇上(指唐玄宗);华清宫-皇帝的行宫;欲-打算;夜出游-晚上出去游玩;龙武大将军-官名;陈玄礼-人名(时任龙武大将军);为-做、是;之-代词;谏曰-劝诫说;宫外即旷野-意思是宫殿外面就是开阔的田野;安可不备不虞-怎么能不做好准备以防万一;必欲夜游,请归城阙-您一定想要夜里出去游玩,那我请您回到宫城中来吧;为之引还-于是,他就听从了他的话返回了宫里。
{诗句:是岁,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击大勃律,至菩萨劳城,前锋屡捷,常清乘胜逐之。斥候府果毅段秀实谏曰:“虏兵羸而屡北,诱我也;请搜左右山林。”常清从之,果获伏兵,遂大破之,受降而还。}
解析:这句描述了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在那一年攻击大勃律并取得了胜利,他在前进过程中遇到了伏兵,但是被斥候府的果毅段秀实劝阻,最终他们成功地击败了敌人,并且获得了投降。
译文:这一年,安西节度使封常清攻打大勃律,到达菩萨劳城时,先锋屡次取胜,封常清乘胜追击。斥候府的果毅段秀实劝谏道:“敌人的兵力薄弱而且多次败退,这是引诱我们深入敌境的策略;请搜查左右山林,以防范可能的伏兵。”封常清听从了他的建议,最终确实发现了伏兵,因此大败敌军并接受投降后撤回。
注释:是岁-这一年;安西节度使-官职名;封常清-人名(时任安西节度使);击-进攻;大勃律-地名;至菩萨劳城-到达菩萨劳城;前锋屡捷-先锋屡次取得胜利;常清乘胜逐之-常清乘胜追击敌人;斥候府-官署名;果毅-军官;段秀实-人名(时任斥候府的果毅);请搜左右山林-请求搜查周围的山林;伏兵-埋伏好的士兵或武器;遂大破之-于是彻底击败了敌人;受降而还-接受了敌人的投降并凯旋而归。
{诗句:中书舍人宋昱知选事,前进士广平刘乃以选法未善,上书于昱,以为:“禹、稷、皋陶同居舜朝,犹曰载采有九德,考绩以九载。近代主司,察言于一幅之判,观行于一揖之间,何古今迟速不侔之甚哉!借使周公、孔子今处铨廷,考其辞华,则不及徐、庾,观其利口,则不若啬夫,何暇论圣贤之事业乎!”}
解析:这句描述的是中书舍人宋昱担任选事时,前进士广平刘某认为当前的选法并不完善,于是向宋昱上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像禹、舜这样的古代圣王,在选拔官员时也会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道德品质和实际能力等,而现在的主考官只是通过简短的面试或者握手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这种做法和古代的做法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译文:中书舍人宋昱负责选官事务,前进士广平刘某认为现在的选法并不完善,于是向宋昱上书表达自己的看法。他写到:“就像大禹、帝舜那样,他们在一起工作的时候都会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比如道德品质和实际能力等。现在主考官只是在简短的面试或者一个友好的手势之间就做出判断,这种速度和古代相比实在是相差太大了。如果现在的主考官能像古代的周公、孔子那样公正无私,那么他们自然会考虑到被选拔者的实际能力和道德品质,而不是只看表面的言辞和行为。那还有谁有时间去讨论圣贤们的伟大事业呢?”
注释:中书舍人-官职名;宋昱-人名;知选事-掌管选官的工作;前进士-过去参加过科举考试的人;广平刘乃以选法未善-指出现在的选法并不完美;上书于昱-向宋昱提交书面意见;以为-认为;禹、稷、皋陶-古圣王名;同居舜朝-一起工作于舜朝;载采有九德,考绩以九载-古代选拔官员时会考察被选拔者的品德和能力;近代主司-近现代的主考官;察言于一幅之判-通过简单的面试或者一个友好的手势来判断一个人;观行于一揖之间-观察一个人的举止和风度;何古今迟速不侔之甚哉-怎么可以和古代相比呢?借使周公、孔子…-假设周公、孔子…现在处于这个位置;考其辞华,则不及徐、庾-考察言辞华丽不如徐、庾等人;观其利口,则不若啬夫-观察口才流利不如啬夫;何暇论圣贤之事业乎-还有什么时间谈论圣人的事业?
{诗句:中书舍人宋昱知选事,前进士广平刘乃以选法未善,上书于昱,以为:“禹、稷、皋陶同居舜朝,犹曰载采有九德,考绩以九载。近代主司,察言于一幅之判,观行于一揖之间,何古今迟速不侔之甚哉!借使周公、孔子今处铨廷,考其辞华,则不及徐、庾,观其利口,则不若啬夫,何暇论圣贤之事业乎!”}
解析:这句描述了中书舍人宋昱在选官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前进士广平刘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像大禹、帝舜那样优秀的圣王在选拔官员时都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道德品质和实际能力等。而现在的主考官只是通过简单的面试或者一两次交谈就对一个人作出评价,这种做法与古代的做法有很大差距。
译文:中书舍人宋昱掌管选官事务,前进士广平刘某认为现在的选法并不完善,于是向他上书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写道:“就像古代的大禹、帝舜一样,他们在工作时都考虑到了各个方面的因素。现在的主考官只是通过一次简单的面试或者一次友好的鞠躬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这种做法和古代相比实在是相差太远了。如果我现在的上司是像周公、孔子这样的人,那么我们自然会更全面地考虑他们的才能和品德。这样的话,我们还有机会去谈论圣人的伟大事业吗?”
注释:中君舍人-官职名;宋昱-人名;知选事-管理人才选拔的工作;前进士-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的人;广平刘乃以选法未善-指出现在的人才选拔方法不够完善;上书于昱-向宋昱提交书面意见;以为-认为;禹、稷、皋陶-古圣王名;同居舜朝-一起工作于舜朝;载采有九德,考绩以九载-古代选拔官员时会考察被选拔者的品德和能力;近代主司-近现代的主考官;察言于一幅之判-通过简单的面试或者一个友好的鞠躬来判断一个人;观行于一揖之间-观察一个人的举止和风度;何古今迟速不侔之甚哉-为什么古今的评价标准差异如此之大呢?借使周公、孔子…-假设周公、孔子…现在处于这个位置;考其辞华,则不及徐、庾-考察言辞华丽不如徐、庾等人;观其利口,则不若啬夫-观察口才流利不如啬夫;何暇论圣贤之事业乎-还有什么时间谈论圣人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