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尹鲜于仲通讽选人请为国忠刻颂,立于省门,制仲通撰其辞;上为改定数字,仲通以金填之。

杨国忠使人说安禄山诬李林甫与阿布思谋反,禄山使阿布思部落降者诣阙,诬告林甫与阿布思约为父子。上信之,下吏按问;林甫婿谏议大夫杨齐宣惧为所累,附国忠意证成之。时林甫尚未葬,二月,癸未,制削林甫官爵;子孙有官者除名,流岭南及黔中,给随身衣及粮食,自馀资产并没官;近亲及党与坐贬者五十馀人。剖林甫棺,抉取含珠,褫金紫,更以小棺如庶人礼葬之。己亥,赐陈希烈爵许国公,杨国忠爵魏国公,赏其成林甫之狱也。

夏,五月,己酉,复以魏、周、隋后为三恪,杨国忠欲攻李林甫之短也。卫包以助邪贬夜郎尉,崔昌贬乌雷尉。

阿布思为回纥所破,安禄山诱其部落而降之,由是禄山精兵,天下莫及。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 · 唐纪三十二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下之上天宝六年,十二月,己巳,制削林甫官爵;子孙有官者除名,流岭南及黔中,给随身衣及粮食,自馀资产并没官;近亲及党与坐贬者五十馀人。剖林甫棺,抉取含珠,褫金紫,更以小棺如庶人礼葬之。己亥,赐陈希烈爵许国公,杨国忠爵魏国公,赏其成林甫之狱也。

赏析:
这首诗记录了唐代玄宗时期的一件重大政治事件,即对宰相李林甫进行削职、没收财产以及家族成员被流放等惩罚措施,这是一次对权臣的严厉打击。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斗争激烈,权力的争夺和清洗成为常态。诗中的“制削林甫官爵;子孙有官者除名,流岭南及黔中,给随身衣及粮食,自馀资产并没官”反映了唐朝中央政府在处理朝政问题时的决心和手段,显示了皇权对于腐败官员的严厉制裁。

注释:

  • 资治通鉴(全文在线阅读):提供完整的《资治通鉴》原文及其翻译。
  • 唐纪三十二:指的是《资治通鉴》中的某一具体篇章。
  • 强圉大渊献十二月:指起始月份。
  • 昭阳大荒落:指结束月份。
  •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李隆基的统治年份。
  • 丁亥:农历日期,表示这一年的第十二个月。
  • 己巳:农历日期,表示那一年的最后一个月。
  • 商朝、周朝和汉朝的后代为三恪: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名称,指三代后代的贵族。
  • 废掉了北魏的后代韩公、后周的后代介公和隋朝的后代公:指的是唐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废除了一些地方势力的后代担任官职。
  • 崔昌为左赞善大夫,卫包为虞部员外郎:这是朝廷任命的新职务或官职变动的记录。

译文:
从起强圉大渊献十二月开始到昭阳大荒落结束,共计六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重大的政治事件,包括对李林甫等人的处罚。这些事件反映了当时唐朝中央集权的加强以及皇权的强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