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之,贼步骑七千馀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馀人,悉擒之。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馀户。
河北诸郡犹为唐守,常山太守王俌欲降贼,诸将怒,因击球,纵马践杀之。时信都太守乌承恩麾下有朔方兵三千人,诸将遣使者宗仙运帅父老诣信都,迎承恩镇常山。承恩辞以无诏命,仙运说承恩曰:“常山地控燕、蓟,路通河、洛,有井陉之险,足以扼其咽喉。顷属车驾南迁,李大夫收军退守晋阳,王太守权统后军,欲举城降贼,众心不从,身首异处。大将军兵精气肃,远近莫敌,若以家国为念,移据常山,与大夫首尾相应,则洪勋盛烈,孰与为比!若疑而不行,又不设备,常山既陷,信都岂能独全!”承恩不从。仙运又曰:“将军不纳鄙夫之言,必惧兵少故也。今人不聊生,咸思报国,竞相结聚,屯据乡村,若悬赏招之,不旬日十万可致;与朔方甲士三千馀人相参用之,足成王事。若舍要害以授人,居四通而自安,譬如倒持剑戟,取败之道也。”承恩竟疑不决。承恩,承玼族兄也。
资治通鉴 · 唐纪三十四
河北重归朝廷,回纥与吐蕃助国
- 贼步骑之众
- 叛军七千余众屯白沙涡
- 夜袭成功大破敌兵
- 桃陵遇敌救兵四百余人
- 平定贼众
- 分别擒获妫、檀及胡兵
- 荥阳、陈留胁从兵散令归业
- 河北郡县
- 常山太守王俌欲降贼
- 宗仙运领兵迎接承恩镇守常山
- 李大夫退守晋阳
- 李大夫收军退守晋阳
- 王太守权统后军欲举城降贼
- 大将军决策
- 大将军兵精气肃
- 若舍要害授人
- 回纥赞普求援
- 可汗与赞普相继遣使请求助战
- 突厥毗伽可汗来请和
- 壬午,上皇下制赦天下
- 广州立遗爱碑
- 宋璟上言欲革此风
- 禁恶钱政策
- 自臣始请敕下禁止恶钱流通使用
- 两京钱滥
- 私钱犯法日蕃
- 诏所在纳恶钱奸亦不息
- 安禄山惶恐计划
- 放弃洛阳率军回范阳
- 杨国忠挑拨玄宗疑忌哥舒翰
- 潼关被攻破
- 崔乾祐伏击官军六月初四败于潼关
- 哥舒翰被俘写信招降其他郡县遭喷圈
- 河东、华阴等郡防御使弃郡而逃
- 杨国忠提出避至蜀中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