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围太原,月馀不下,乃选骁锐为游兵,戒之曰:“我攻其北则汝潜趣其南,攻东则趣西,有隙则乘之。”而光弼军令严整,虽寇所不至,警逻未尝少懈,贼不得入。光弼购募军中,苟有小技,皆取之,随能使之,人尽其用,得安边军钱工三,善穿地道。贼于城下仰而侮詈,光弼遣人从地道中曳其足而入,临城斩之。自是贼行皆视地。贼为梯冲、土山以攻城,光弼为地道以迎之,近城辄陷。贼初逼城急,光弼作大砲,飞巨石,一发辄毙二十馀人,贼死者什二三,乃退营于数十步外,围守益固。光弼遣人诈与贼约,刻日出降;贼喜,不为备。光弼使穿地道周贼营中,搘之以木。至期,光弼勒兵在城上,遣裨将将数千人出,如降状,贼皆属目。俄而营中地陷,死者千馀人,贼众惊乱,官军鼓噪乘之,俘斩万计。会安禄山死,庆绪使思明归守范阳,留蔡希德等围太原。
诗句: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 · 唐纪三十五
译文:
思明围困太原已经一个多月,没有攻下。于是挑选精锐部队作为机动部队,告诉他们:“如果攻打北面就迅速潜入南面,攻打东面就迅速潜入西面,抓住机会就要趁机进攻。”然而李光弼的军队军纪严整,寇贼所到之处,警戒哨兵从未放松,敌人无法进入城内。李光弼通过悬赏招募来军中的将领,只要有小技能,都予以重用,随人所用,人人都能发挥作用,得到安边军的钱财和工匠三名,善于挖掘地道。贼兵在城下仰面辱骂,李光弼派人从地道中拖拽他们进来,登上城墙斩杀了他们。自那以后,贼兵行动都要看地道情况行事。贼兵用梯子、冲车攻城,而李光弼则挖地道以迎接他们,靠近城墙就会被攻破。当贼兵开始逼近城池时,李光弼制作大炮弹,飞石击中二十几人,贼兵死者十之二三,然后才退到几十步外,围城的更加坚固。李光弼派遣人员假装与贼兵约定,在限定时间投降;贼兵很高兴,没有防备。李光弼让手下人挖地道包围贼营,用木头撑住地面。到约定投降的时间,李光弼率领军队在城上,派副将带领数千人像投降的样子,贼兵都注视。突然营内地下陷,一千多人被杀死,贼兵震惊混乱,官军擂鼓呐喊乘势进攻,俘虏斩杀贼兵不计其数。恰逢安禄山去世,安庆绪派思明回范阳守卫,留下蔡希德等人围攻太原。
注释:
- 分别介绍了《资治通鉴》的基本情况、内容范围和历史地位。
- 讲述了《资治通鉴》的编写背景、编纂过程以及其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 提供了《资治通鉴》的内容概述,包括涉及的朝代和历史事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李光弼在对抗叛军中的英勇事迹及其军事智慧。通过巧妙利用地形和地道战术,李光弼成功地抵御并反击了叛军的进攻。诗中展现了他严谨的军事策略和对士兵的关怀,体现了他的忠诚和勇气。同时,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正义之战的赞美和对胜利者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