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琯性高简,时国家多难,而琯多称病不朝谒,不以职事为意,日与庶子刘秩、谏议大夫李揖高谈释、老,或听门客董庭兰鼓琴,庭兰以是大招权利。御史奏庭兰赃贿,丁巳,罢琯为太子少师。以谏议大夫张镐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上常使僧数百人为道场于内,晨夜诵佛。镐谏曰:“帝王当修德以弭乱安人,未闻饭僧可致太平也!”上然之。
庚申,上皇追册上母杨妃为元献皇后。
山南东道节度使鲁炅守南阳,贼将武令珣、田承嗣相继攻之。城中食尽,一鼠直钱数百,饿死者相枕藉。上遣宦官将军曹日升往宣慰,围急,不得入。日升请单骑入致命,襄阳太守魏仲犀不许。会颜真卿自河北至,曰:“曹将军不顾万死,以致帝命,何为沮之!借使不达,不过亡一使者;达,则一城之心固矣。”日升与十骑偕往,贼畏其锐,不敢逼。城中自谓望绝,及见日升,大喜。日升复为之至襄阳取粮,以千人运粮而入,贼不能遏。炅在围中凡周岁,昼夜苦战,力竭不能支,壬戌夜,开城,帅馀兵数千突围而出,奔襄阳,承嗣追之,转战二日,不能克而还。时贼欲南侵江、汉,赖炅扼其冲要,南夏得全。
房琯(724年-787年),字次律,唐代著名学者和官员。他性格高洁简朴,不追求名利,常称病不朝谒,专心学问与交友。当时国家多难,房琯却因疾病未能积极应对政治事务,而是过着闲适的生活,经常与门人刘秩、董庭兰等人高谈“老庄”之学,甚至让门客董庭兰弹琴,生活颇为放纵。
房琯的这些行为,虽然显示出了他的个人品质和学术追求,但也让他在国家危难时显得缺乏责任感和政治敏感性。他的不作为,最终导致他在唐肃宗时期被罢免太子少师职务。这一经历,也反映了唐代官场中对于官员职责的严格要求。
另一方面,房琯的罢免也显示了唐肃宗在处理政务时的果断。尽管颜真卿等大臣曾试图说服唐肃宗,但唐肃宗坚持认为帝王应当修德行以弭乱安人,而不是仅靠饭僧来解决问题。这一观点得到了实施,当曹日升等官员前往南阳宣慰时,面对叛军的压力,未能成功入城。然而,关键时刻颜真卿的及时出现,为南阳提供了支持,使鲁炅得以突围并投奔襄阳。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即使是在困难时刻,也有忠诚且有能力的臣子能够为国分忧。
鲁炅坚守南阳长达一年,其间昼夜苦战,力竭后才得以突围而出。这次突围不仅为南阳赢得了暂时的安全,也为襄阳带来了援军。这一历史事件展现了古代将领在绝境中的坚韧精神和牺牲精神,以及他们在国家危难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房琯的性格和行为虽值得赞赏,但在国家多难之时,他未能积极应对,反而过着较为放纵的生活。而他的罢免则体现了唐朝对官员职责的重视,以及政治决策中的果断。同时,南阳之战中,无论是鲁炅还是其他将领如颜真卿和曹日升,都在危难时刻展现了坚定的决心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共同为保卫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