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壬申,官军步骑六十万陈于安阳河北,思明自将精兵五万敌之,诸军望之,以为游军,未介意。思明直前奋击,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先与之战,杀伤相半;鲁炅中流矢。郭子仪承其后,未及布陈,大风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昼晦,咫尺不相辨。两军大惊,官军溃而南,贼溃而北,弃甲仗辎重委积于路。子仪以朔方军断河阳桥保东京。战马万匹,惟存三千,甲仗十万,遗弃殆尽。东京士民惊骇,散奔山谷,留守崔圆、河南尹苏震等官吏南奔襄、邓,诸节度各溃归本镇。士卒所过剽掠,吏不能止,旬日方定。惟李光弼、王思礼整勒部伍,全军以归。

子仪至河阳,将谋城守。师人相惊,又奔缺门。诸将继至,众及数万,议捐东京,退保蒲、陕。都虞候张用济曰:“蒲、陕荐饥,不如守河阳,贼至,并力拒之。”子仪从之。使都游弈使灵武韩游瑰将五百骑前趣河阳,用济以步卒五千继之。周挚引兵争河阳,后至,不得入而去。用济役所部兵筑南、北两城而守之。段秀实帅将士妻子及公私辎重自野戍渡河,待命于河清之南岸,荔非元礼至而军焉。诸将各上表请罪,上皆不问,惟削崔圆阶封,贬苏震为济王府长史,削银青阶。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一·唐纪三十七

三月,壬申,官军步骑六十万陈于安阳河北,思明自将精兵五万敌之。诸军望之,以为游军,未介意。思明直前奋击,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先与之战,杀伤相半;鲁炅中流矢。郭子仪承其后,未及布陈,大风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昼晦,咫尺不相辨。两军大惊,官军溃而南,贼溃而北,弃甲仗辎重委积于路。子仪以朔方军断河阳桥保东京。战马万匹,惟存三千,甲仗十万,遗弃殆尽。东京士民惊骇,散奔山谷,留守崔圆、河南尹苏震等官吏南奔襄、邓,诸节度各溃归本镇。士卒所过剽掠,吏不能止,旬日方定。惟李光弼、王思礼整勒部伍,全军以归。

子仪至河阳,将谋城守。师人相惊,又奔缺门。诸将继至,众及数万,议捐东京,退保蒲、陕。都虞候张用济曰:“蒲、陕荐饥,不如守河阳,贼至并力拒之。”子仪从之。使都游弈使灵武韩游瑰将五百骑前趣河阳,用济以步卒五千继之。周挚引兵争河阳,后至,不得入而去。用济役所部兵筑南、北两城而守之。段秀实帅将士妻子及公私辎重自野戍渡河,待命于河清之南岸,荔非元礼至而军焉。 诸将各上表请罪,上皆不问,惟削崔圆阶封,贬苏震为济王府长史,削银青阶。

译文:
三月壬申日,朝廷军队和叛军在安阳河北的六十万大军对峙。史思明亲自率领五万人迎战。其他各路兵马望见这支队伍,以为是敌军的轻装部队,没有在意。然而史思明却直接向前冲击,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率先交战,双方伤亡相当。鲁炅在交战中被箭射中。郭子仪随后到达,但还没来得及布置阵势,就刮起了大风。风大到能吹倒沙堆和树木,天昏地暗,视线模糊。双方都大为惊愕,官军向南溃败,而叛军向北逃窜。官军丢弃了盔甲武器和大量辎重。东京的百姓惊恐逃窜,逃到了山谷之中,留守崔圆、河南尹苏震等人向南逃亡至襄州、邓州,其他的节度使也纷纷溃散退回本镇。逃散的士兵们所过之处抢劫掠夺,连地方长官也无法制止,经过十天方才安定下来。只有李光弼、王思礼整顿队伍,全军返回。

赏析:
此诗描绘了唐代安史之乱期间的一场关键战役——官军与史思明的激战。从三月壬申日开始,朝廷军队和史思明的军队在安阳河北展开大规模对峙。史思明亲自领军迎敌,而官军的将领们则显得犹豫不决,未能有效应对。战斗激烈异常,双方均有伤亡。最终,官军虽败却有部分将领如李光弼、王思礼等能够重整旗鼓,全队撤回。此次战役不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性,也反映出唐朝军队在混乱局势下的应变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