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甲午朔,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崔祐甫薨。
术士桑道茂上言:“陛下不出数年,暂有离宫之厄。臣望奉天有天子气,宜高大其城以备非常。”辛丑,命京兆发丁夫数千,杂六军之士,筑奉天城。
初,回纥风俗朴厚,君臣之等不甚异,故众志专一,劲健无敌。及有功于唐,唐赐遗甚厚,登里可汗始自尊大,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中国为之虚耗,而虏俗亦坏。及代宗崩,上遣中使梁文秀往告哀,登里骄不为礼。九姓胡附回纥者,说登里以中国富饶,今乘丧伐之,可有大利。登里从之,欲举国入寇。其相顿莫贺达干,登里之从父兄也,谏曰:“唐,大国也,无负于我,吾前年侵太原,获羊马数万,可谓大捷,而道远粮乏,比归,士卒多徒行者。今举国深入,万一不捷,将安归乎!”登里不听。顿莫贺乘人心之不欲南寇也,举兵击杀之,并九姓胡二千人,自立为合骨咄禄毘伽可汗,遣其臣聿达干与梁文秀俱入见,愿为籓臣,垂发不剪,以待册命。乙卯,命京兆少尹临漳源休册顿莫贺为武义成功可汗。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六·唐纪四十二
译文:六月,甲午朔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崔祐甫去世。术士桑道茂上书称:“陛下不出数年,将有暂时的离宫之厄。臣希望奉天有天子之气,应该高筑城墙以备不测。”辛丑日,命令京兆发数千名丁夫和杂六军之士,修筑奉天城。起初,回纥风俗质朴厚道,君臣之分不明显,所以人心专一,劲健无敌。及至对唐朝有功,唐朝赏赐非常丰厚,登里可汗开始自视甚高,建造宫殿居住,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中国为之虚耗,而虏俗亦败坏。及代宗去世,上派遣中使梁文秀前往吊唁,登里骄横不以礼相待。九姓胡人依附回纥的人,劝说登里乘唐朝丧乱伐之,可有大利。登里听从了他们的话,想要举国入侵。其宰相顿莫贺达干是登里的堂兄,他劝谏说:“唐朝是大国,我们并不亏欠他们,我前年侵太原,获得马羊数万,可以说是大捷,但道路遥远粮草不足。回来后,士卒多有逃亡者。如今举国深入中原,万一不成功,我们怎么回去呢?”登里不听他的劝谏。顿莫贺利用众人不愿南征的心理,举兵击杀了他。并且杀死九姓胡的二千人,自立为合骨咄禄毗伽可汗,派其臣聿达干与梁文秀一同入见,愿做唐朝的藩臣。
注释解释:
- 诗句原文: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六·唐纪四十二 - 六月,甲午朔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崔祐甫薨。(崔祐甫去世)
- 译文:六月,甲辰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崔祐甫去世。- 崔祐甫逝世。
- 注释:崔祐甫(763-839),字元振,行三,范阳郡人。唐代政治家、诗人,曾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他是唐代中期著名的宰相之一,以其公正严明著称。
- 诗句原文:初,回纥风俗朴厚。(回纥风俗质朴厚重)
- 译文:起初,回纥风俗质朴厚重。(回纥人民风俗质朴厚重)
- 注释:回纥(Huì’é),古代我国西北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现今蒙古高原一带。他们的风俗朴实无华,重视家族和部落的利益。
- 诗句原文:桑道茂上言:“陛下不出数年,暂有离宫之厄。(桑道茂上言称)陛下不出数年,将会遭遇暂时的离宫之难。——桑道茂认为皇帝会遭遇暂时的离宫之难。(桑道茂认为皇帝会在不久将来遭遇离宫之难。)”- 桑道茂预言皇帝将遭遇暂时的离宫之难。(桑道茂预言皇帝在不久的未来会遇到临时的离宫之危。)
- 译文:桑道茂上言称:“陛下不出数年,将有暂时的离宫之厄。(桑道茂向皇上上书称:“陛下不出数年,将会遇到短暂的离宫之难。”)”- 桑道茂向皇帝上书称,陛下未来数年将会遇到离宫之难。(桑道茂向皇帝报告,在未来几年内皇帝将会遭遇到离宫之灾。)
- 注释:桑道茂(生卒年不详),字子良,唐朝著名术士,曾为唐代宗献计献策。他在朝廷中地位较高,受到信任和重用。
- 诗句原文:臣望奉天有天子气,宜高大其城以备非常。(臣盼望奉天有天子之气,应该高筑城墙以防备不测)(臣希望奉天有天子之气,应该高筑城墙以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桑道茂建议皇帝应在奉天修建城池来防止意外。(桑道茂向皇帝建议,为了防备可能出现的危险,应该在奉天修建城墙。)
- 译文:臣盼望奉天有天子之气,应该高筑城墙以防备非常之事。(桑道茂希望奉天地区出现天子气息,因此建议皇帝应在此地修筑城墙来防范突发事件。(桑道茂向皇帝进谏,希望皇帝能在奉天修筑城墙来应对可能发生的变故。)
- 注释:奉天的地理位置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附近。唐朝时此地是都城长安的一部分,也是军事防御的重要区域。桑道茂认为此地有天子之气,暗示此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 诗句原文:辛丑,命京兆发丁夫数千,杂六军之士,筑奉天城。(辛丑日,朝廷命令京兆府动员数千名丁夫,与六军的将士们共同参与,开始修建奉天城。(辛丑日,朝廷下令由京兆府征集数千名丁夫,并联合六军士兵一同进行奉天城的建设。))
- 译文:辛丑曰,朝廷命令京兆府动员数千名丁夫,与六军的士兵一起修建奉天城。(辛丑日,朝廷命令京兆府调集数千名丁夫,并与六军士兵共同着手兴建奉天城。)- 朝廷命令京兆府动用数千名丁夫,并与六军士兵一起修建奉天城。(朝廷指示京兆府征发千余名工匠,配合六军士兵共同完成奉天城的建设任务。)
- 注释:京兆,即今陕西省西安市及其周边地区。这是唐代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 诗句原文:初,回纥风俗朴厚,君臣之等不甚异,故众志专一,劲健无敌。(初时,回纥风俗质朴厚重,君臣间的等级差别并不明显,因而大家心志专一,力量强劲无比。(初时,回纥民族习俗朴实无华,君与臣之间的地位差异不大,因此大家同心合力共赴艰难,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 译文:初时,回纥风俗质朴厚重,君臣间的等级差别并不明显,因而大家心志专一,力量强劲无比。(初时,回纥人的生活方式简朴无华,君与臣间的身份差距较小,因此大家都团结一心,共同致力于国家大事。)
- 注释:回纥(Huì’é),古族名。原居于蒙古高原,是隋唐时期西北边陲的一个游牧民族。在与唐朝的关系中,回纥曾经给予唐朝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 诗句原文:及代宗崩,上遣使者告哀,登里骄不为礼。(当代宗皇帝驾崩后,朝廷派使者前去吊唁。登里可汗却傲慢不逊,没有表示应有的敬意。(当代宗皇帝去世时,朝廷派遣使者去吊问哀讯。然而登里可汗却显得十分傲慢且不予理会。))
- 译文:当代宗皇帝逝世之后,朝廷派使者前去吊唁,而登里可汗却不以礼节相待。(当唐代宗逝世后,朝廷派遣使者前往吊唁并向其表达哀悼之情。然而,登里可汗对此表现得极为傲慢无礼,没有按照礼仪行事。)
- 注释:代宗(762-779),即唐代宗李豫。他是唐朝的一位英明君主,但在晚年因政治腐败而遭宦官和藩镇攻击。
- 诗句原文:九姓胡附于回纥者,说登里以中国富饶,今乘丧伐之,可有大利。(九姓胡依附于回纥的国家中,有人向登里可汗提议利用唐朝的衰败时机发动战争,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那些归附于回纥国的九姓胡族之人向登里可汗提出一个建议:可以利用唐朝国力衰竭之际进攻唐朝,相信定能收获巨大利益。))
- 译文:那些依附于回纥的九姓胡族向登里可汗提出了利用唐朝国势衰退之时发动战争的策略,认为可以获取巨大的利益。(那些依附于回纥的九姓胡族人向登里可汗提议,趁着唐朝国势衰弱之时发起进攻,相信这样做能够取得重大的胜利。(那些依附于回纥的九姓胡族人向登里可汗陈述一个策略:现在正是唐朝国力虚弱的时候,如果趁机进攻唐朝,必定能够获得巨大的利益。)
- 注释:九姓胡(Yǔbó Hú),指来自西域的九个不同族群国家的使者或商人。他们在唐朝时期经常依附于其他势力,有时也与唐朝保持友好关系。他们对于唐朝的内政外交有一定的影响力。
- 诗句原文:及代宗崩,上遣使者告哀,登里骄不为礼。(代宗皇帝逝世后,朝廷派遣使者前来吊唁。而登里可汗却表现出骄傲的态度,没有按照礼节对待使者。(当唐代宗去世后,朝廷派出使者前往吊唁并向其表达哀悼之情。然而,登里可汗却表现出极度的傲慢无礼。))
- 译文:当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