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刺史刘怦与滔同县人,其母,滔之姑也,滔使知幽州留后,闻滔欲救田悦,以书谏之曰:“今昌平故里,朝廷改为太尉乡、司徒里,此亦大夫不朽之名也。但以忠顺自持,则事无不济。窃思近日务大乐战,不顾成败而家灭身屠者,安、史是也。怦忝密亲,默而无告,是负重知。惟司徒图之,无贻后悔。”滔虽不用其言,亦嘉其尽忠,卒无疑贰。

滔将起兵,恐张孝忠为后患,复遣牙官蔡雄往说之。孝忠曰:“昔者司徒发幽州,遣人语孝忠曰:‘李惟岳负恩为逆’,谓孝忠归国即为忠臣。孝忠性直,用司徒之教。今既为忠臣矣,不复助逆也。且孝忠与武俊皆出夷落,深知其心最喜翻覆。司徒勿忘鄙言,它日必相念矣!”雄复欲以巧辞说之,孝忠怒,欲执送京师。雄惧,逃归。滔乃使刘怦将兵屯要害以备之。孝忠完城砺兵,独居强寇之间,莫之能屈。滔将步骑二万五千发深州,至束鹿。诘旦将行,吹角未毕,士卒忽大乱,喧噪曰:“天子令司徒归幽州,奈何违敕南救田悦!”滔大惧,走入驿后堂避匿。蔡雄与兵马使宗顼等矫谓士卒曰:“汝辈勿喧,听司徒传令。”众稍止。雄又曰:“司徒将发范阳,恩旨令得李惟岳州县即有之,司徒以幽州少丝纩,故与汝曹竭力血战以取深州,冀得其丝纩以宽汝曹赋率,不意国家无信,复以深州与康日知。又,朝廷以汝曹有功,赐绢人十匹,至魏州西境,尽为马仆射所夺。司徒但处范阳,富贵足矣,今兹南行,乃为汝曹,非自为也。汝曹不欲南行,任自归北,何用喧悖,乖失军礼!”众闻言,不知所为,乃曰:“敕使何得不为军士守护赏物!”遂入敕使院,擘裂杀之。又呼曰:“虽知司徒此行为士卒,终不如且奉诏归镇。”雄曰:“然则汝曹各还部伍,诘朝复往深州,休息数日,相与归镇耳。”众然后定。滔即引军还深州,密令诸将访察唱率为乱者,得二百馀人,悉斩之,馀众股栗。乃复举兵而南,众莫敢前却。进,取宁晋,留屯以待王武俊。武俊将步骑万五千取元氏,东趣宁晋。

诗句译文:

  1. 涿州刺史刘怦与滔同县人,其母,滔之姑也。
  2. 滔使知幽州留后,闻滔欲救田悦,以书谏之曰:“今昌平故里,朝廷改为太尉乡、司徒里,此亦大夫不朽之名也。”
  3. 张孝忠(730年-791年),原名阿劳,奚族乙失活部人,唐朝中期将领、藩镇。原为安禄山部将,安史乱后归顺朝廷,并追随李宝臣,镇守易州,累封至易州刺史、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范阳郡王。

赏析:

  1. “涿州刺史刘怦与滔同县人,其母,滔之姑也” 这句话描述了刘怦与朱滔之间的家族关系以及他们共同的地域背景,突出了刘怦作为朱滔姑之子的身份地位。
  2. “滔使知幽州留后,闻滔欲救田悦,以书谏之曰:” 今昌平故里,朝廷改为太尉乡、司徒里,此亦大夫不朽之名也” 这句话描绘了朱滔派遣使者向刘怦传达自己的意愿和忧虑。
  3. “张孝忠(730年-791年),原名阿劳,奚族乙失活部人,唐朝中期将领、藩镇” 这里介绍了张孝忠的基本信息和历史背景,突出了他在唐朝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4. “原为安禄山部将,安史乱后归顺朝廷,并追随李宝臣,镇守易州” 这句话概述了张孝忠的生平经历和重要事迹。
  5. “累封至易州刺史、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范阳郡王。” 这句话总结了张孝忠在唐朝晚期所获得的荣誉和地位。

注释:

  1. 涿州刺史刘怦:涿州,唐代行政区划名,位于河北省中部,是当时北方的一个重要军事重地。涿州刺史的职责是管理该地的军事、民政、税收等事务。刘怦是当时的一位杰出官员,以其卓越的政绩和忠诚受到朝廷的信任和赞誉。
  2. 同县人:指同一县的人。在古代中国,同县人往往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地域联系,因此这一表述突出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家族纽带。
  3. 母,滔之姑也:这句话揭示了刘怦与朱滔之间特殊的家庭关系。作为朱滔的姑子,刘怦与朱滔有着血缘上的联系,这使得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朱滔的支持者和代言人。
  4. 太尉乡、司徒里:这是唐代对官署和地区的称呼方式。太尉乡和司徒里分别代表着朝廷中的不同级别和部门,其中“太尉”是最高级别的官职之一,而“司徒”则是一个相对较低但仍然具有相当地位的官职。这种称呼方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官位体系。
  5. 大夫不朽之名:这里的“大夫”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官职称谓,而“不朽之名”则表达了这种称号所代表的荣誉和地位。这句话强调了刘怦为了维护自己的家族声誉和社会地位所做的努力。
  6. 奚族乙失活部人:奚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分布在今天的河北、辽宁等地。乙失活部是奚族中的一个族群,主要分布在现在的河北省北部地区。张孝忠的祖先就是乙失活部的一名勇士,他的勇猛和忠诚使得这个族群得以在历史长河中保持一定的影响力。
  7. 唐朝中期藩镇、将领:这句话概括了张孝忠所处的时代和他所从事的职业。在当时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藩镇割据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张孝忠作为一位将领,他的主要职责就是保卫国家的边疆安全和维护地方的稳定。
  8. 安史之乱:这是唐朝历史上一次严重的内乱事件,由安禄山和史思明领导的叛军发动,严重破坏了唐朝的统治秩序和社会经济发展。这场内乱持续了近八年的时间,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9. 德宗命令刘怦与滔同力讨之:这句话表明了德宗皇帝对平定安史之乱的决心和行动。通过命令刘怦与朱滔共同合作来镇压叛乱,德宗试图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
  10. 深州、武俊:深州,唐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境内。武俊,即王武俊,他是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重要武将和军阀。他率领自己的部队多次参与对抗其他军阀的战争,为维护唐朝的统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首诗通过对刘怦与朱滔的家族关系、张孝忠的历史功绩和贡献的描绘,展现了唐朝晚期复杂的政治局势和个人命运的交织。诗中不仅涉及了当时的政治纷争和个人情感,还体现了诗人对于忠诚、荣誉和牺牲价值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