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以昭义节度副使、磁州刺史卢玄卿为洺州刺史兼魏博招讨副使。

初,李抱真为泽潞节度使,马燧领河阳三城。抱真欲杀怀州刺史杨鉥,鉥奔燧。燧纳之,且奏其无罪,抱真怒。及同讨田悦,数以事相恨望,二人怨隙遂深,不复相见。由是诸军逗桡,久无成功,上数遣中使和解之。及王武俊逼赵州,抱真分麾下二千人戍邢州,燧大怒曰:“馀贼未除,宜相与戮力,乃分兵自守其地,我宁得独战邪!”欲引兵归。李晟说燧曰:“李尚书以邢、赵连壤,分兵守之,诚未有害。今公遽自引去,众谓公何!”燧悦,乃单骑造抱真垒,相与释憾结欢。会洺州刺史田昂请入朝,燧奏以洺州隶抱真,请玄卿为刺史,兼充招讨之副。李晟军先隶抱真,又请兼隶燧,以示协和。上皆从之。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七·唐纪四十三
甲戌,昭义节度副使、磁州刺史卢玄卿被任命兼任魏博招讨副使。

初,李抱真为泽潞节度使时,马燧统领河阳三城。后来李抱真想要杀掉怀州刺史杨鉥,杨鉥逃亡到马燧那里。马燧收留了他,并且奏请朝廷他并无大罪。李抱真因此大怒。在与田悦一同讨伐的战役中,两人多次因为事务相互怨恨和不满,二人的怨气和裂痕越来越深,最后再也没有相见。因此,各军都敷衍推诿,长时间没有取得战争的胜利,皇帝多次派遣宦官来和他们和解。到了王武俊逼近赵州,李抱真分派部下二千人驻守在邢州,马燧非常愤怒地说:“其他的敌人还未消灭,我们应当齐心协力,怎么反而各自防守自己的地盘呢?我怎么可能单独战斗呢?”准备带兵回去。李晟劝说马燧说:“尚书大人因为邢、赵两州相连壤,所以分兵驻守。这样做固然可能没有太大的损害。现在您突然自己带着部队回去,众人会怎么看待您呢?”马燧听后很高兴,便单骑前往李抱真的营垒,与他消除前嫌,结成了友谊。这时,洺州刺史田昂请求入朝,马燧奏请让田昂兼任洺州的刺史,并请求任命卢玄卿为刺史,同时兼任招讨副使。李晟的军队之前隶属于李抱真,又请求将军队也隶属马燧,以此来展示和睦的态度。皇帝全都同意了。

注释:

  1. 资治通鉴: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唐朝初年到五代的历史变迁。
  2. 昭义节度:唐代对山西地区的军事行政区划之一。
  3. 磁州刺史:指管辖磁县(今河北省磁县)的官位。
  4. 魏博招讨副使:指负责管理魏州及周边区域的军事行动的副职官员。
  5. 李抱真:当时担任泽潞节度使,是唐朝的一位重要将领。
  6. 马燧:当时的另一位重要将领,曾任河东节度使。
  7. 河阳三城:位于河南孟县一带的军事重镇,当时属于河东节度使辖区。
  8. 李尚书:指的是李晟,他是当时唐朝的重要将领之一。
  9. 相与:互相。
  10. 分兵守之:分散兵力守卫某地。
  11. 李晟:唐朝的一位将领,与马燧关系较好。
  12. 李尚书以邢、赵连壤:意思是李晟认为邢州和赵州相邻,地势相连。
  13. 李晟军先隶抱真,又请兼隶燧:李晟的部队原本隶属于李抱真,后又要求隶属于马燧。
  14. 上皆从之:皇帝都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赏析:此篇描述了唐朝晚期一位重要将领李抱真和另一位将领马燧之间的矛盾和和解过程。李抱真因为李晟的请求而放弃了自己的权力和地盘,与马燧和解;马燧则因个人恩怨和利益而与李抱真产生矛盾。然而,他们最终通过友好的方式解决了冲突,共同为保卫国家作出了贡献。这个故事体现了唐朝晚期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个人情感在战争中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